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北美户外俱乐部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1773|回复: 0

河南蜱虫咬人染病共造成18人死亡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10-9-9 15: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河南蜱虫咬人染病共造成18人死亡!

BC省有一种虫子叫tick,和这个描述的差不多.

这对我们的hiking事业有什么影响?好像我们都忽视了。

(以下是隔壁转来的)

“草爬子”学名蜱,属于寄螨目、蜱总科。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附:揭秘草爬子神秘面纱一文

在北方林区,关于草爬子有许多神秘的传说,比如,草爬子会飞,每年8月份,原本生活在草地上、树丛边的草爬子都会生出翅膀,飞走了。再有,据说一般的草爬子都没毒,只有千分之一的白草爬子是有毒的,要是被它咬了,不死也只剩下半条命了。真的是这样吗?这神秘的传说是否有科学依据呢?

2001年起绥芬河检验检疫局参与了黑龙江检验检疫局关于蜱传疾病的一些课题,我们近距离地接触到了这些神秘的生物。草爬子也就是媒介生物术语中所说的硬蜱,是一种吸血节肢动物,未吸血前体长约为3毫米、宽1.7毫米,扁平,可以传播许多疾病,其中最严重的要属森林脑炎和莱姆病。要解开它飞的秘密,还得从它的生活习性说起,蜱的活动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种类从春季4月份开始活动,吸血、交配、产卵,直到7月份,这期间是蜱活动的高峰期,当人、畜经过草丛和树林时极有可能被蜱叮咬、吸血。硬蜱吸血后寿命都较短,雄虫一般活一个月左右,而雌虫在产完卵后一、二周内就会死亡,推算下来,正好到了8月份,于是草爬子“飞了”,也就是说吸过血的成虫都死了。成虫死了,那么幼虫呢?如果食物没有那么充分,没吸过血的草爬子不是还活着吗?这就涉及到蜱的另一种生活习性 ———滞育,从8月份起,饱食幼虫和若虫及未吸血的成虫,会发生滞育,表现为停止吸血现象,不再袭击人或动物,因此也就难见其踪影了。

会飞的秘密解开了,传说中的白草爬子是否存在,它真的那么毒吗?在绥芬河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人员多年的调查中,从来没有关于白草爬子的记载,直到2007 年,密山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人员将采集到的蜱送来进行鉴定,终于让我们见到了白草爬子的真面目:在一团牛毛中,一个个灰白色的、黄豆大小、圆滚滚的东西呈现在我们眼前,让人无法相信这就是那些平时见到的,小小、扁扁的草爬子。而让它们发生骤变的原因就是吸血,吸血后的蜱面目全非,躯体是原来的十余倍,其革状皮表完全被所吸的血液充盈,呈现出一种奇异的、令人恐怖的青白色,联系到蜱传播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吸血时间———大多数学者认为,被带菌的蜱叮刺吸血 24小时以上,才有足够的病原体引起人或动物发病,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那些所谓的白草爬子,其实就是长时间吸血并达到饱食的普通硬蜱。

无论是森林脑炎还是莱姆病,对人类的危害都很大,就森林脑炎来说,前苏联统计其病死率为25%,就算是医学发展到今天其病死率依然超过8%。部分患者在恢复期或恢复后期可有不同程度的癫痫、肢体瘫痪、精神障碍或痴呆等后遗症。而莱姆病则可能引起人体全身多系统病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莱姆病在全世界五大洲的70多个国家都有病例报告,在美国其危害仅次于艾滋病,而被称为“第二艾滋病”。

要避免森林脑炎和莱姆病的发生,最重要的一点是尽可能避免蜱的叮咬。结合那些关于蜱的传说,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在4-7月份去野外游玩应穿长袖衣服、长裤,裸露部位涂上驱虫剂,并经常检查,若发现有蜱叮咬,可轻轻摇动使其自然脱落,切不可任其变身为白草爬子,因为那极有可能是致命的!


本文来自: 寄生虫学信息网(www.parasitology.com.cn)(www.parasitology.cn)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arasitology.com.cn/Article/info_353.html

这是吸血前和吸血后的区别吗??——恐怖啊!

这是吸血前和吸血后的区别吗??——恐怖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北美户外俱乐部

GMT-8, 2024-6-3 06:15 , Processed in 0.054533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