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事论事,商业不但是钱最多的地方,商学院也是比较容易读的科系。譬如商学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研究刊物叫「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YST 曾经在图书馆翻阅过这个杂誌。YST 不过是一个普通学理工的人,那个研究刊物上的文章随便找一篇一看就懂,而且可以明确看出文章内容的贫乏。这个杂誌大部分的文章属於垃圾,没有什麽价值。
我们用破产的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作例子。为什麽用它做例子?因为在这次金融风暴中它是美国四大投资银行中最早破产的,而且美国政府不救它。美国列出了十大做错事的人(“Ten Most Wanted Culprits”),雷曼兄弟最後一任的执行长富尔德(Richard S. Fuld, Jr.)名列第九。
一九七五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两位美国人,甘先生和古先生(Kantorovich and Koopmans),因为他们创造了最佳投资的理论。他们得奖的论文是「最佳资产分配的理论」(theory of optimum allocation of resources)。两位专家号称根据他们的理论投资就无往不利。
有人借助冷战术语,将目前的美元形势,非常精当地比喻为“恐怖平衡”。意思是说,无论美国还是那些巨额美元的持有国,都不敢轻易打破目前美元的平衡。因为美元一旦不可控制的贬值,将意味着系统的瓦解和全输的局面。以中国为例,如果中国大规模抛售美元,美元就可能在瞬间急剧贬值,而中国所持有的美元财富也将立即大幅缩水。中国在美元上的这种尴尬处境也是这个体系中其他大大小小的美元资产持有者的处境。正如金融市场中那句著名格言所说的那样,美元实际上已经“大得不能倒”(too big to down)。然而不同的是,在冷战棋盘上对峙的,是两个对核武器具有绝对控制力的冷静的对手,而在今天的全球金融体系中,却充满了形形色色的参与者,其博弈关系要复杂得多。所以,美元目前的“恐怖平衡”,实际上也要比冷战中“核威慑平衡”脆弱的多。谁都无法保证,某些国家不会出于政治或者财富保值目的而突然抛售美元。而在金融市场中,任何初级投资者都知道这种抛售所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意味着什么样的资产灾难和财富损失。很清楚,现在的问题不是美元会不会崩溃的问题,而是美元何时崩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