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北美户外俱乐部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4084|回复: 20

2017年 挪威之行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24-5-13 10: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此文记录于2017年,可能物价已不具参考意义。6月份,军师要率队前往挪威,在这我分享一下曾经的旅行记录。


Day 0,1 启程

挪威(Norway)国名原是“通往北方之路”,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东与瑞典接壤,西邻大西洋。海岸线2.1万公里,极其蜿蜒曲折,构成了挪威特有的峡湾景色。对挪威的向往由来已久,因为考虑路线,气候和高消费的诸多因素,拖了几年未能成行,直到2016年10月终于确定了路线时间,订好了所有机票和租车,剩下的就是10个月的等待。

2017年7月28,乘坐晚上9点的飞机,经冰岛Reykjavik转机,在这见到不少中国游客,还有台湾的旅游团。我们的候机厅实际上就是走路的通道,只有几个座位,大多数人只能站着。听广播讲:本次航班超卖,需要有人主动更改到明天的航班,给400欧元补偿,外加一晚免费住宿。如果有时间,倒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冰岛实在是我想一去再去的地方,但我俩此次行程已订好,不想节外生枝,怕自己不能登机,赶紧排在队伍里。航班晚点3小时到了挪威首都奥斯陆 Oslo,原本应该中午12:30pm抵达,结果下午4点多才出来了,赶紧去车行取车。挪威是一个狭长的国度,在地图上从南至北形状好似一只蝌蚪,南北长1750公里,东西最宽430公里,最窄处只有4.3公里。所以很多游客选择飞到最西南端的城市 - 斯塔万格(Stavanger),作为行程的起始点,一路向北,最后到达 特隆赫姆(Trondheim)还车,再飞往首都 Oslo 结束行程,或飞往 bodo 坐船去 罗弗敦群岛(Lofoten islands)。我一直觉得这样的行程过于复杂,除了国际航班,还需要多次国内航班衔接,斯塔万格租车,异地还车,选择少,费用高。最终路线我选择 Oslo 作为第一次租车的起点和终点,好处是使旅行计划化繁就简,也可降低旅行成本,缺点是要辛苦司机多开一些路,好在我家司机比较喜欢开车。


挪威的租车费用高昂,旺季里的价格会翻倍,车多为手动档,自动档的车会更贵,选择更少。许多旅客需要异地还车,为此又要支付一笔费用,还有购买保险的费用,还有收费公路。挪威峡湾众多,经常要连人带车一起坐渡船,按2人1车算,短程(15-30分钟)约20-30加币,连接布道石和奇迹石的渡船(大概1小时)70多加币,bodo 至Moskenes 的渡船(大概3小时)约150多加币。挪威经济发达,石油为支柱产业,作为非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员,挪威的石油输出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但是挪威汽油的价格却是加拿大的2倍。挪威人均GDP几乎是加拿大的2倍,是全球最发达的福利国家之一,也是全球物价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过去几年中,我不时会查查挪威的租车报价,旺季时如果算上异地还车,平均一天租车费用差不多要 200-300 加币,抵上北美一个星期的租车价钱。这也是我迟迟没有成行的主要原因,我一直试图找到好deal,想把租车费用控制在平均一天100加币。

已经快下午5点了,在Avis取到一辆油电混合动力的 Volkswagen Golf,出发。我们不得取消了参观雕塑公园(Vigeland Sculpture Park)的计划,因为当天还要赶5个多小时的路才能到住处。在路上顺便采购了一些食物,随后3天有许多徒步,要准备好徒步路上吃的的东西。

离开 Oslo 后,公路都变成单车道,会见到收费标识,上面注明了这段路的价钱,这里的车都有 autopass,根据车牌照自动会划账到信用卡。时常见到测速标识,提醒前方马上就有测速相机。行进在山水之间,景色宜人,茂密的林中偶尔现出房屋和绿地,倒影在湖中,愈发衬托得宁静怡然。

晚上10:15pm 到了住的地方,这里是一栋栋的小木屋,reception已经关门。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旅客,他帮我发现了留在布告栏上的写着我名字的信封,里面是小木屋的钥匙和地图。我订的木屋非常小,很整洁,屋外的墙上装饰着鲜花,屋里墙壁都保持着木头的原色,有张上下铺的单人床,让人觉得仿佛回到了大学时代。还有简单的厨房用品,电炉,冰箱和清洁物品。洗手间和浴室在附近的一座房子里。桌上有叠好的床单,我没动,而是翻出自家的床单铺在床上,因为在挪威预订住处时,许多会注明:床单要额外的费用(每个约15加币),而且离开时要打扫干净,一切恢复原样,否则要收清洁费约15加币。等一切都忙活完了,躺在床上已经快12点了,辗转的一天结束了,期待已久的挪威之旅刚刚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10: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Day 2 奇迹石徒步

奇迹石(Kjeragbolten)是谢拉格伯顿石的简称,挪威最著名的三块石头之一。奇迹石夹在两块巨岩之间,悬于吕瑟峡湾 (Lysefjord) 之上 984 米,体积5立方米。它是徒步爱好者心中的圣地,从山腰的停车场 (Øygardstøl,意为鹰巢)出发,单程6公里,600米的落差,沿途有红色T字标志,往返需大约6小时。


6-8月是一年里最佳的徒步季节,但还是往往赶上雨天。曾读过一个女孩的游记,提到10天的旅程中只有1.5天是晴天。挪威大部分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西边峡湾地区约 2-4 米,内陆 0.5-1 米,水力资源居欧洲首位。出发前一周,我每天都会查看奇迹石地区的天气预报,因为奇迹石路陡难走,如果是雨天,会很滑很危险,不建议走。天气预报每天都在变化,从起初的晴天,变成小雨,到中雨,再到大雨,我的心情也跟着起伏,直到临出发前又变成上午晴天下午下雨。

我们先要开3小时的车,才能到奇迹石徒步的起点,我本想早点出发,尽量避开雨天,但是之前很晚才休息,早上实在不忍心太早把David叫醒。7:30am起床,洗漱,吃早饭,整理好自己的东西,又把小木屋恢复原样,8点多开车上路。

11点多从鹰巢出发,天空晴朗。


需要翻过三座山包才能到达奇迹石。第一座山包最陡峭,沿路都是光滑的大石头,一些路段需要借助铁锁攀爬。




一路感恩着老天爷帮忙没下雨,我们来到终点,悬崖边的人不是很多,几乎不需排队,David一个跨步,两脚离地,跃上奇迹石。他下来后嘱咐我,上面风大,有些打晃,一定要站稳。我登上后,果真风大,把我的头发吹得盖住脸,我慢慢蹲下,坐了下来。悬空了近1000米,如果恐高,那就不要尝试了,别腿一软,就和这个世界byebye了。


回程大风大雨,雨点打到身上噼啪作响,感觉好似冰雹砸在身上。我俩向前倾着身体,逆风而行,如果当时我俩站在奇迹石上赶上这大风,八成要被吹下去了。尽管天气恶劣,但还是非常感谢老天爷的配合,起码让我们如愿见到奇迹石。回程没有拍照,只想安全返回,大雨中抓着铁索,沿着陡峭的巨大岩石,登住山岩慢慢地倒退着下山,有些山路陡峭有70-80度。我远远回望,见到David脚下一滑,吊在铁链上,我忍不住惊呼,随后David牢牢抓着铁索又站了起来,继续下行,等他下到我身边,我赶紧问他伤着没有,好在没有受伤,我们就更小心翼翼。我俩还算好的,有不错的装备和一定的经验,遇到一对亚裔年轻情侣,女生走得异常缓慢,许多地方只能坐在湿滑的岩石上往下蹭,男生脸上写满焦急和担心,许多人没有准备手套,抓着冰冷的铁索,手都冻僵了,还见到两个中国女孩刚往山上走,很想劝告她们不要冒险。4:30pm 回到停车场,我俩除了上身有冲锋衣保护是干的,速干裤完全湿透,因为倒退行走,高帮登山靴的靴子口暴露在大雨里,靴子里早就灌满了水。回到车上我迅速地翻出我俩的睡裤,因为是早上最后收进箱子里的。在车上换上睡裤和凉鞋,把湿衣服装在塑料袋里,用电热座椅烘烤自己。还要赶3小时的路到住的地方,离开时只见天边一道彩虹。


雨继续下着,山路曲曲折折开了2小时,只剩10分钟就能开出45号公路,去坐渡船,突然发现道路中断,前方的路塌方在水里了,只好找人问路,然后饶了一个大圈,多开了1个半小时才到了坐船的地方。等船时,我俩把湿裤子翻出来,一人抓住一头,一拧,水哗哗地流。

9:15pm 到达布道石青旅(Preikestolen Mountain Lodge)。长这么大,头一次穿着睡衣去办住店手续。领了钥匙,找到我们的那栋屋子,我先进去找我们的房间,之后跑出去告诉David可以搬行李了,顺便说道:这间比我们昨晚的房间还小,David说:怎么可能?

屋里是一张单人上下铺紧靠两面墙,床和另外两面墙各有1米距离。想在箱子里找个东西,先要把其它东西移到一边,才能倒腾出空间打开箱子。我提前10个月订的此处住宿,125加币一个单间,共用洗手间浴室。这个地方旺季非常抢手,因为它是徒步布道石的最佳住宿地点,布道石的起点就在这里。安顿好,该做晚饭了,一打听厨房在另外一栋房子里。厨房里的设备老旧,炉子热地很慢很慢,吃完饭都11点过了。回去洗澡,我们隔壁就是浴室,单人使用,David正要进去,过来一个女孩跟他打听浴室在哪?他说:就是这里。然后女孩推门而入去洗澡了,他就灰溜溜的回来了。我还好奇地问:你咋洗的这么快?等轮到我去洗澡,已经12点了,热水都没了,胡乱冲洗了一下就撤退了。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11: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ceLiu 于 2024-5-13 11:39 编辑


Day 3 布道石(Preikestolen)徒步

本想好好睡个懒觉,不料不知哪位的闹表5点就叫了起来,声音大得让睡得迷迷糊糊的David还以为汽车的报警器在叫,叫了足有5分钟,估计全楼都被震醒了,消停了没几分钟又叫了起来。旅行一开始就赶上飞机晚点,道路中断,又是闹钟事件,我们的运气好像不是太好,但旅途中遇到意料之外的事也是正常,接受和应对也是一种乐趣。再也睡不着了,干脆继续我昨晚未完成的“事业”,不到6点去洗澡,那热水充足的让我舍不得出来。回屋磨蹭到7:30am去吃早饭,非常丰盛。

外面一直在下雨,餐厅外的餐桌都是整块的天然石板。


不远处最靠湖边的木屋是我们住的地方,房顶上都种着草。


布道石(挪威名称:Preikestolen,英文名称:Pulpit Rock)是一块天然形成的巨石,一段悬崖峭壁直插吕瑟峡湾(Lysefjord),垂直落差604米。CNN旗下的旅游及生活网站CNNGO,评出全球50处最壮丽的自然景观,布道石名列首位。徒步单程4km,往返加拍照需大约4小时。


等到9:30am,雨快停了才出发。我俩的 hiking boots 还是湿的,穿着 running shoes 走起来很轻快。布道石是三块石头里难度最小的一个,我俩把它作为中间过度,调整和休息,但实际上也并不很轻松,山路上有许多大石头台阶,上山出很多汗,下山还是挺费膝盖的。




来到布道石,俯瞰吕瑟峡湾,在天地山河的面前,人类显得如此渺小。


开始下山时,发现自己的生理期提前1-2天开始了,赶忙往回走。见到有一家人很牛,妈妈穿着人字拖,爸爸和3个小男孩全都光着脚爬山。也遇到不少中国游客,有的抱着孩子爬山,喘气如牛。有的孩子妈妈坐在路边走不动了,老公和孩子鼓励着:要不咱再往上走走,说不定快到了。还有的同胞已经累得不行,跟David打听:哥们,是不是马上就要到了?David实话实说地告诉人家:你大概往上刚走了 1/4 的距离。

1点多回到旅店,又是洗澡又是换衣服洗衣服,做饭吃饭。我们在这里住宿一晚,吃了一顿免费早餐,又自己做了两次饭,还洗了三次澡,我直感念这个地方对我简直是沙漠中的绿洲。

3点出发去下一个住的地方,车程3个半小时,坐落于一个滑雪场旁。我们到了后不确定是不是这里,想再往前开车看看,前面 300 米是个隧道,我俩一进隧道立刻就知道:没错,就是那里。因为黑洞洞的隧道有 4.5km 长,开出去掉头赶紧回来,多开了 10km。挪威的隧道太多了,每天要钻数不过来的隧道,我想全世界挖隧道水平最厉害的就算挪威了,有的隧道居然有 24.5km 长。David 有时来不及摘下墨镜就进了隧道,啥也看不见,只能盯住中间的白线,而好多隧道连中间线也没有,有的还是弯道,甚至有的隧道里还有十字路口的 roundabout,错综复杂,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听说有人把在挪威开车称为 inside traveller。

进到房子里,一通侦查,找到一个房间门上贴着我的名字,也惊喜地发现了烘干房,可能因为这里主要是为滑雪者提供的住处,所以有专门烘干衣服鞋子的地方。我本来正发愁明天要穿湿鞋子长途跋涉呢,一直往鞋子里塞满了纸巾吸水,也无济于事。David往电脑里倒腾照片,我去做饭。一个黑人小哥问我明天几点出发去恶魔之舌,我还没想呢。他提醒我要早点出发,排队照相要一个小时,他们6:30出门。吃晚饭时我汇报给David,俩人一商量,决定提前把明天早饭准备好,晚上10点多我又去厨房煎了5个荷包蛋,夹在面包里作为早饭,又查查天气预报,翻翻lonely planet,之后才踏踏实实地睡着了。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11: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ceLiu 于 2024-5-13 11:38 编辑


Day 4 恶魔之舌(Trolltunga)徒步

恶魔之舌是一块凌空横在水面上方1100米的巨大岩石,被称为哈当厄尔峡湾的布道石,气势磅礴。挪威传说中有许多可爱的山妖 (Troll),而这块嵌在峭壁上突兀的扁平细长岩石,正如山妖的舌头一般,伸出悬在高空中,让人看到就胆战心惊,因此得名。2010年之前来此徒步者每年不超过800人,但最近几年变得名声很大,2016年有8万多人到这徒步,如今已然成为挪威的National Icon。

早上5点半起床,喝了碗黑芝麻糊,6:05am 就出发了,路上边开车边吃早饭,咱笨鸟先飞吧。7:15am 到了山脚下后,车排起了长队,也不晓得是咋回事。有些车就停在旁边的停车场里,然后开始徒步,我们一直待在队伍里慢慢往前移动,后来我下车走过去瞧瞧,才知道山上新开了一个停车场,写着只有三十个车位,其实不止,实际上能停至少五六十辆,要付 500 挪威克朗,可以单程缩短 4km 徒步距离。恶魔之舌是三块石头里最 tough 的,全程山路28km,要10-12个小时。之前起始的 1km 登山步道是一条直上直下的天梯,许多地方已经腐朽,非常危险,早就禁止使用,被一条 4km 的盘山徒步路线代替,如今又被改进成可以开车。我俩全当考试作弊了,花钱省去开头的4km盘山之字路。这天是我生理期最不舒服的一天,状态欠佳,还好只走了20km 多一点,但全程包括排队还是历时近10小时,从早上8点至晚上6点。

一路上雨一阵阵地下,地上都是湿的,即使停下来休息也不想坐在地上。景色不错,同路上既有背着大包到山顶露营的 back country camper,也有 trail runner。




路上渴了就接瀑布或山泉水喝


走了快5个小时终于到了恶魔之舌,赶紧排队,排了快一个半小时,并不觉得无聊,恶魔之舌好似一个舞台,看着人们在它上面耍酷。


一个女孩单脚站立,来个一字马,还有一个帅哥在悬崖上玩起霹雳舞。还有一对情侣站上去后,男士突然单膝跪地,捧出戒指,向女友求婚,天地见证,周围的人群发出欢呼之声。我想他们经历了漫长艰难的跋涉,定是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情侣,衷心祝福他们。




从晴空等到下雨阴天,终于轮到我了,走向恶魔之舌,这个时刻来之不易,多想好好把你感受,又不好意思占有你太久,与你共处的珍贵一分钟永远地属于了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下山时天晴了,地上不湿了,休息时我也不能坐下,我怕把地染成红色,我穿着的纸尿裤,全部湿透了,我的黑裤子已经变成红裤子了。每一公里都显得很漫长,就这样走完一公里算一公里,早晚会走完。走回到车上,我先把塑料雨衣铺在车座上,四下无人,赶紧在车上换上干净的纸尿裤,又穿上睡裤,在此过程中远远走过来一个人,以为是过路的,我也没留意,突然走到车窗边好像要讲话,我还没穿好衣服,迅速抓起一些东西把自己盖住,David把车窗挡住说: give us one minute。他走开了,我收拾好了,问他啥事。原来他的女儿腿受伤了,想搭车。没问题,我把后座上的东西整理一下腾出个位置,让小姑娘坐上来,她还有个小弟弟要跟爸爸继续走4公里。我们的车是混合动力的,所以后备箱很小,许多行李和杂物放在后座上,实在没地方再挤下一个人了。开车下坡时,一路见到人竖起大拇指要搭车,有五大三粗的小伙子,也有帅哥指着身边的女友,想帮女友搭车,我们只能非常抱歉的摆手。在山脚下放下来自瑞典的小姑娘,开到附近的小城Odda,找个饭馆大吃一顿。

连续三天走完三块石头,如愿以偿,无比满足。但还要继续赶路 3 个小时到住的地方,我起初就订在这里住宿,但考虑到无法预料的天气,连续两晚住在恶魔之舌附近,如果不能成行,这天就废掉了,所以又改到下一站卑尔根附近。我在booking上订的,到了才发现感觉像 Airbnb,怎么在一片居民区里,在居民区里绕了半个小时才找到,进屋已经晚上11点了。然后被告知只收现金,我给美金也不行,David又到外面的加油站的ATM上取了挪威克朗。各自洗了澡,躺下,之前几天一直都是上下铺,简直就是那首校园民谣: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这次终于平起平坐一张床了,可我俩谁也没理谁,就呼呼大睡了,累坏了。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11: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Day 5 卑尔根(Bergen)- 沃斯(Voss)

这天比较悠闲,不用急着赶路,慢慢做早饭,顺便欣赏一下北欧风格的室内装修,简约但不简朴,浅灰色的木地板,屋中的色调以白色,浅灰,淡蓝为主,给人感觉很干净和舒服。我说我们以后要不要也考虑一下北欧风格,David说还是算了吧,觉得有点冷,家里还是暖色系好。

卑尔根(Bergen)是挪威第二大城市,是西挪威的非正式首都,被7座山和7个峡湾包围,其峡湾地形令它成为欧洲最大的邮轮港口之一。我们驱车10分钟来到卑尔根,它以多雨闻名,被称为“欧洲的西雅图”。城中最古老的地方是布吕根(Bryggen),拥有很多古老的木屋。早上雨一直下不停,我们只好坐在车里游览,在布吕根码头(Bryggen Hanseatic Wharf)一带转了好几圈。本来还计划前往弗洛伊恩山(Fløyen),上山的缆车之旅通常是不容错过的观光项目,从那里可以看见壮丽的卑尔根市和七大山的景观,但当时又是雨又是雾,估计只能看到灰蒙蒙一片。




我们离开了卑尔根不久天色放晴,行进在哈当厄尔景观公路上,路边美景随处可见,小木屋们错落于路边的绿色山坡上,和谐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自驾游的好处就是可以随时找个地方停车,下车欣赏。


车行进了一小时四十分钟后,来到沃斯。沃斯(Voss)位于松恩峡湾(Sognefjord)和 哈当厄尔峡湾(Hardangerfjord)之间,它拥有白雪皑皑的山峰、山谷、森林、河流、瀑布及湖泊,在全球享有挪威探险之都的美誉,一年四季皆可开展户外探险活动:远足、山地骑行、划艇、蹦极、高空跳伞、滑翔、激浪漂流。沃斯还是西挪威地区的滑雪之都,滑雪 Ski 这个词汇是挪威语,而不是英语,因为挪威是滑雪的故乡,在年代久远的岩壁石刻上可见:人踩着雪板滑雪的图案。在挪威神话里"乌尔"是滑雪神, "斯克德"是滑雪女神。即使正值夏季,我们开车有时会见到路边有滑雪爱好者在滑旱雪,头一次见识了这个神器,有点类似滑旱冰,但是轮子不是装在鞋子上,而是装在长板子上,鞋再固定在板子上,滑雪者手持滑雪杖,练习 cross-country ski,山坡起起伏伏。

到了沃斯,只见小城湖光山色,风光绮丽,下车准备拍照。一位推着助步器的老太太招手让 David 过来给她照相,又一招手叫一位过路的游客把手臂借用支撑一下,脱离了助步器后,让人家把助步器给推远点,别拍到照片里。然后指挥 David:从头到脚把她都照全了,一定把脚要照进来,照出她是独自站立的,还有身后的草地、湖、山、云和旁边的树一个都不能少。之后又推着助步器蹭到另外一边,再把所有程序走一遍,David 成了很称职的“私人助理”。老太太估计 80-90 岁,小小的个子和满脸的皱纹,让我想起咱们密西沙加的老市长 - 黑兹尔·麦考莲(Hazel McCallion),长得还真像,不会是她姐姐吧,应该是个很要强的人,估计这辈子也没少指挥别人。


不久又下起雨,我俩干脆去吃午饭,买了个羊肉比萨饼,味道不错。沃斯最出名的美食是羊头,我见过照片,盘子里真的是一个完整的熟羊头,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全在,我看着觉得有些害怕,挪威人不愧是维京人的后裔,彪悍。吃完饭雨停了,那就再玩一会,我走进一个建筑里寻找洗手间,顺便参观了一下,发现里面有图书馆,设施相当完善。在挪威自驾,从来都不用担心找不到洗手间,加油站里都有,哪怕长途路上没有人烟,隔一段路边会设有洗手间,而且条件都很好,有冷热水洗手,有印着暗花的厚纸巾擦手。


以前每次自驾,先要采购一箱矿泉水,在挪威我们只需预备个水瓶,随处可以接自来水喝,不用担心,这里的自来水绝对高品质。在超市里矿泉水是一瓶瓶的卖,没见到卖一整箱或一大桶的。沃斯是VOSS矿泉水的原产地,世界顶级奢侈矿泉水品牌,只能在高级酒店、会所等场合买到,受到许多政府首脑及王室贵族的青睐,据说麦当娜只喝它,瓶身是请 Calvin Klein 的前创意总监设计的,我查了一下,在中国一瓶375ml卖100元。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12: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Day 5 古德旺恩(Gudvangen)- 弗洛姆(Flåm)

挪威最有名的四大峡湾:吕瑟峡湾、哈当厄尔峡湾、松恩峡湾和盖朗厄尔峡湾,我们开车从南向北一个个的经过。但如果游览时间有限,不想自驾,又想游览挪威最精华的景观,那么不要错过Norway in a nutshell。以前学过的课文里有一篇核舟记,一枚小小的果核里微缩了一个小世界,它就是果核里的挪威 - 挪威缩影,行程主要分为5段,分别是:
- 卑尔根(Bergen)至沃斯(Voss)的火车
- 沃斯至古德旺恩(Gudvangen)的大巴
- 古德旺恩至弗洛姆(Flåm)的游船
- 弗洛姆至米达尔(Myrdal)的高山小火车
- 米达尔至奥斯陆(Oslo)的火车

我们这天先从卑尔根出发,经沃斯,到古德旺恩,之后至弗洛姆,正是挪威缩影里最主要的地点。离开沃斯前往古德旺恩,David吃得太饱开始犯困,对付瞌睡的办法就是睡觉,于是把车停在一个加油站里,座椅放倒,睡午觉。我看到附近有一个 Viking town 的标识,于是拿着相机,顺着箭头指引,走了200米后,豁然开朗,别有洞天,原来这正是古德旺恩的码头,挪威缩影的重要一站,松恩峡湾游船就在此停靠。松恩峡湾,是世界上第二长、最深的峡湾,全长204公里,最深处达1308米。


佛洛姆-古德旺恩的游船,单程2小时左右,颇受欢迎。此处游人众多,有纪念品商店和餐厅,还有许多大巴等着接下船的游客,甚至可以听到祖国各地方言。进到商店里,纪念品都很可爱,尤其是千姿百态的山妖,不知指环王的作者创造出霍比特人,是不是受到挪威山妖的启发。




我转了半个多小时,担心David醒了找不到我,赶紧回去,他老人家睡得正香。等他醒了,我变成私人导游,拽着他又逛了一遍。

随后开车来到佛洛姆。弗洛姆高山铁路是全世界普通火车轨道中坡度最陡的,长20公里,攀升高度近900米,火车途中穿过20个隧道,全程美景无数,而且据说火车上的语音讲解有中文。小镇常住人口只有400人,但每年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近百万游客。我们先来到小镇的一侧,本地居民的生活区,有的房子旁种着爬墙玫瑰,许多信箱上画着可爱的图案,幼儿园里盛开着美丽的鲜花,优美安静。




之后开车到了另一侧,有游船码头、火车站、铁路博物馆、酒店、露营地、商店、餐厅和超市等,热闹非凡,这里遇到许多中国游客,到处写着汉字,连大排档上都印着中文:热水免费。我在挪威见到游客最密集的地方非古德旺恩码头和弗洛姆的游客接待区莫属。








 楼主| 发表于 2024-5-13 12: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Day 5 艾于兰之路(Aurlandsfjellet National Tourist Route)

把一天行程分了3段篇幅,的确有些过分,但途径的每个地方实在是各有特色,尤其艾于兰之路与其它所有地方又是截然不同。艾于兰之路全长48公里,是连接艾于兰(Aurland)和莱达尔(Lærdal)的高山公路,后来它被一条世界上最长的隧道公路(24.5公里)取代。因为它常年积雪,又被称为 The snow road。我见过照片:道路两边皑皑白雪可达数米高,冬天可能会封路,每年6-7月为最佳季节。我们没有走隧道,而是从艾于兰出发经过多个发卡弯一路攀升,从海平面到海拔1306米的最高点,再一路下降到莱达尔。

途中经过藏在山中的斯泰格斯坦观景台 (Stegastein viewpoint),观景台突出于山体30米之外的空中,悬于峡湾650米之上,观景台的最前端是一块巨大的透明玻璃板,站在观景台上俯瞰,峡湾两岸崇山峻岭气势雄浑,小镇艾于兰掩在峡湾一角,好似深闺佳人端莊秀美。






继续前行,路途中可见积雪,正值夏末,积雪大多已经融化,即使如此,依旧是 David 最爱的一段景观公路,空旷荒凉寂静。有些地方属于苔原地貌,让我想起广袤的阿拉斯加,一路上天气阴晴变幻,时而夹杂着小雨,时而现出彩虹。






我当初作计划时,以防途中有变,不想把行程订死,所以有几晚没有预订旅馆,用露营作为衔接,增加一定的灵活性,挪威营地众多而且风景优美。在挪威旅行会见到无数的RV,而且经常见到RV停在美丽的风景中或附近有洗手间的地方过夜。挪威法律规定:可以在任何公用设施和私人住宅以为200米的地方免费露营。我甚至在加油站的洗手间外见到免费给RV接水的水管。如果挪威不是如此多雨,带着帐篷走遍挪威可以省下不少银子,对付下雨,RV确实是非常好的选择。傍晚来到 Sogndal 营地,当时正在下雨,试着问问还有小木屋吗?果然是全部爆满,那就按原计划Camping了,在小雨里扎好帐篷,然后去厨房做饭吃饭,洗漱完毕,开车到Reception小屋旁,已关门了,但是门口坐着几位用手机正上网呢,我俩连上Wifi,David上网玩,我忙着做我的功课,查转天所有路过地方的天气和研究行程。回到帐篷睡觉,睡梦中总觉得天一直是亮的。挪威夏天日照时间很长,反正我没怎么见到过天黑,所以我们可以把一天当两天用,之前几天总是晚上10-11点才到住的地方,依旧看得清路牌。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08: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Day 6 盖朗厄尔峡湾(Geirangerfjorden) - 老鹰之路(Ørnesvingen ) - 奥勒松(Ålesund)

早上6点醒来,爬出帐篷,阳光明媚,洗漱后,沐浴在久违的朝阳里。我们帐篷附近停着一辆黄色的大众复古版的露营车,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大众露营车畅销欧洲和美洲,这个可移动的家深受人们喜爱。曾在南美旅行,还能见到更古老的版本。大众露营车还是六十年代美国反文化运动的标志之一,当人们提到那个年代的时候就会想起披头士乐队、反战和大众露营车。瞧,不远处还有一顶长得形似兼神似的帐篷,向大众最经典的这款露营车(Volkswagen T1 camper)表示致敬。




告别了松达尔营地,没走多久突然发现路边有一座冰川,原来是 Bøyabreen,欧洲大陆最大的冰川 Jostedalsbreen glacier 有大约50个 glacier arms,它便是其中之一。停车场附近有座接待游客的房子,可喝咖啡吃饭,清晨时分还没开门,冰川脚下除了我俩,空无一人,只有一大群奶牛在山坡和路边悠哉悠哉地吃草。离开时道路被牛群占领截住,我们的车被困住无法移动,恰好一位美丽的挪威女孩骑着一辆自行车来上班,很温柔地把牛赶了又赶,奶牛最后放了我们一线通道,让我们的车蹭了过去。


经过 Byrkjelo,继续前往 Geiranger。盖朗厄尔峡湾(Geirangerfjorden)号称挪威最美丽的峡湾,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在峡湾的源头坐落着小村庄盖朗厄尔(Geiranger)。途中遇到封路,只好又研究地图,绕路再坐一段渡船。挪威峡湾地区有山和海的阻隔,如果一段路不能走,通常要绕好久才能绕过去。坐了渡船上岸后,顺着GPS的指示开车去盖朗厄尔,开始的几十公里和我们计划的是一致的,所以我放松了警惕,不留神GPS给我们引到海勒叙尔特(Hellesylt),道路戛然而止,从这里要坐1小时游船到盖朗厄尔。这是一段著名的景观水路,可以欣赏盖朗厄尔峡湾的无敌美景和众多瀑布,但最好要预订,我俩试图乘坐中午 12:30 的游船,但已经满员,只能等下午2点的一班。要再等近2小时,于是我俩就开车往回走,绕回到原来的路上,开了许久来到盖朗厄尔。从沿途山路上的观景台俯瞰盖朗厄尔峡湾,水中有大船游曳,如果仔细看,会发现右侧山坡上是著名的老鹰之路(Ørnevegen)。


老鹰之路是位于 盖朗厄尔 和 埃兹达尔 (Eidsdal) 之间的景观公路,以接连11个发夹弯所闻名。通常人们会一路开到 安达斯内思(Andalsnes)附近另一个著名的景观公路 - 精灵之路(Trollstigen),也是11个发夹弯。之字路又窄又陡,连续的急转弯,特别是会车时,需要放慢甚至停下来,两车擦肩而过。欧洲的车普遍比北美的车小许多,旅途中见到的车以 Hatchback 和 Wagon 为主,鲜有 SUV。这两段景观公路之所以著名,可能是因为人们在观景台上直接看到它们的险峻,其实在挪威比它们难开的路实在有很多。我们全程在挪威租车2次,开车超过4500公里,David 非常享受曲折蜿蜒的山路和一路美景。我曾问他:这么难走的路,你不觉得开车辛苦吗?你更喜欢作 Driver 还是Passenger?他答:当然是 Driver了,这样的路开起来才过瘾。

我俩商量了一下,决定直接开往 奥勒松 (Ålesund),我们当天住的地方,而把精灵之路留在之后的行程,因为转天就住在那附近。到了 Best Western 办理入住手续时,被告知提供免费晚餐,我之前只知道有免费的早餐,本来正想着查查去哪吃饭呢。很喜欢挪威的室内装饰,不奢侈不华丽,但给人舒服的感觉。自助晚餐相当不错,人很少,每个餐桌上都点着蜡烛摆着鲜花,还有David喜欢的海鲜浓汤,居然连喝了3碗。


吃饱了开车来到 阿克斯拉(Aksla)山顶的观景台(Fjellstua Viewpoint),俯瞰整座城市。奥勒松100多年前毁于一场大火,火灾后,欧洲各地伸出援手,尤其是德国的帮助,城市的建筑大多采用了当时在德国盛行的新艺术风格。奥勒松由3座小岛组成,水路弯曲分割着街区,许多新艺术风格的房屋紧密有序地排列,周围的山峦映照在晚霞中,远近错落,浓淡相宜,层次有致,似图画,像童话。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09: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Day 7 山妖教堂(挪威语:Trollkirka,英语:Troll Church)

两天没hiking,心里又痒了,看天气还不错,就开始琢磨着去山妖教堂,跟 David 说了一句,他以为是真的教堂呢。又解释:不是教堂,是山上的3个山洞。这个地方不是很有名,所以用GPS不能直接查到此地,就用Google map查好经纬度,输入到GPS,出发。告别奥勒松,开到 Vestnes,坐渡船50分钟,前往 Molde。我离开家时带了一包恰恰瓜子,旅行期间徒步经常下雨,而且路陡难走需要精神集中,肯定没功夫嗑瓜子,开车时眼睛更是忙个不停看风景,还要看GPS,还不时举着手机拍段录像,更没时间了。只有坐船时,在车座上把腿一盘,左腿上放瓜子,右腿上放垃圾袋,剩下就是咔嚓咔嚓嗑不停。我们每天都要坐 1-2 次渡船,甚至3次,所以一包瓜子不出一个星期就被消灭了。

下船后顺着GPS的指示,我们成功的迷了路,钻进林子里,土路越走越窄,肯定不对,遇到个老太太赶紧问问,老太太不会说英语,我们指着 Trollkirka 这个名字给她看,然后她不停地说话,用手指指背后的山顶,又指着我们来的路,做左转的手势。我俩带着疑惑地想,难道是刚才那条岔路应该选另外一条?想着老太太的手势,退回到岔路左转,路更破了,肯定也不对,我见到密林里有个房子,就下车去问路,先见到一只大狗奔着我过来,围着我转圈没咬我,壮着胆子再往前,看见它的主人用冷冷的目光看着我这个闯入者。先和这位林中隐者问好再问路,他一听到 Trollkirka 就大笑起来,说:right place,but wrong side。原来山洞是在这座山上,但trail在大山的另外一侧,也终于明白了老太太的手势,一直退回到大路上,围着山脚往左转,转到另一侧去。我俩吸取了个教训:在大山里开车最好别用经纬度导航,指不定给导哪去了。找到 trail head,先穿过一片森林,再走一段碎石路,继续爬石头山,路上见到一家四口带着一条狗,David 帮他们照了个全家福,于是就聊起来了。当天气温20度左右,大家爬山都出了不少汗,孩子妈妈直说:这么热的天在这还是挺罕见的,昨天大晴天,孩子他爸都晒伤了。挪威人皮肤真白呀,金色的头发,常年累月总是阴天下雨还下雪,是不太经晒。来到挪威只有第一次 hiking 时,我涂了防晒霜和戴了遮阳帽,但是很快大雨就把防晒霜洗干净了,从此我再没用过这两样东西,当时觉得在挪威这是最没用的东西,但是后来我验证了自己是错的,因为行程结束时我才仔细观察了一下自己的脸,全是晒出来的斑,平时洗脸摘了眼镜看不清,简直就是掩耳盗铃呀。


我们爬了两个多小时的山,来到第一个洞口,把头灯和手套翻出来戴上,脚下又是水又是大石头,还要留心着脑袋别撞石头上,借着头灯的光,四肢并用向前摸索。洞穴往往被视为通往另一个神秘世界的神圣入口,正如《夺宝奇兵》里的印第安纳·琼斯总在洞穴里探寻神秘的宝藏。而我们见到的宝藏就是山妖教堂。穿过了黑暗的洞道后,豁然开朗,走进一个天然洞窟,头顶上有一孔,阳光随着瀑布一起洒落下来,照着白色大理石山岩,一池清澈,寒气袭人,如梦似幻。




挪威民间流传着许多神话故事,其中不乏山妖的传说。来到这么神奇的地方,让人觉得仿佛真的有精灵的存在。原路回到洞外,继续向上攀爬,不远处来到第二个洞口,有铁索,顺着梯子一路向下,进到洞中,洞窟更宽敞,瀑布自天而降,岩石颜色更多彩,如果不怕冷,可以在这游泳。我用水瓶接了满满一瓶天然矿泉水,沾一沾山妖的灵气。




下山时,挪威的一家四口很快超过我俩,笑着说:上山你们厉害,下山我们更强。是呀,我估计挪威人都是滑雪好手,平衡能力都超好。这些山路并不好走,而且许多地方没有固定的路,看哪好走一些就走哪,所以被人走出许许多多条路,我们总在选择该走哪呢?有时还要借助绳索。我下山时有个地方大意了一下,没有坐在地上用屁股往下蹭,迈出左腿,以为自己的腿够长,继续够一直没够到下面,最后重心失控,一头向下栽去,还好 David 眼疾手快,一把抓住我的右臂,我才没出事。把 David 吓得够呛,一直念叨对我有救命之恩,我一下子欠了个大大的人情。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10: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Day 7 大西洋之路(挪威语:Atlanterhavsveien ,英语:The Atlantic Ocean Road)

大概用了5个小时完成了山妖教堂的徒步,然后前往大西洋之路,路过一个小镇,见到一家饭馆,进去大吃一顿,犒劳一下自己,下午3点吃的饭,不知道算哪顿饭?开车走了不久,远远就看到大西洋之路。

大西洋之路由8座桥梁组成,桥巧妙地将不同的岛屿连接起来,斯托尔桑德特桥(Storseisundet)是其中最高的一座旋臂式桥梁,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弧线。据说从某个角度拍照,能拍出桥向空中伸展,去路如断桥一般不知所踪,所以被人称为:The road to nowhere。艺术完美地融合到建筑中,2005年,大西洋之路被评选为 “挪威的世纪性建筑”,还曾被英国《卫报》评选为世界最佳公路旅行目的地之一。但风浪太大时要小心,曾有遊客驾车在此行驶时被巨浪卷入海中。顺着大西洋之路一去一回走了两遍,我被这许许多多的曲线迷住了。路边有人在钓鱼,头次知道hand fishing,不用鱼竿,手里拿着根线就能钓鱼了。










傍晚8点,来到露营地 Andalsnes Camping,在湖边扎好帐篷,做饭吃饭洗簌,上网查天气,忙完了,10点钻进帐篷把自动充气的气垫再吹几口气,拧紧阀门,把睡袋铺好,正拾掇着呢,David 在外面叫我出去看看,我想这是发生啥情况了?我一出来就看呆了,怎么有这么好看的晚霞,天上和水里都是粉红色,美丽的颜色正在天地间扩展着,变得愈来愈浓烈起来,觉得连空气都会被染上颜色了。当时正下着雨,不想把相机淋湿,只匆匆地照了两张作为记录。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10:36:40 | 显示全部楼层
Day 8 精灵之路(Trollstigen) - 龙达讷国家公园(Rondane National Park) - 洛姆木板教堂(Stavkyrkje)

清晨从帐篷里钻出来,空气湿漉漉的,山间云雾缭绕。


前往第一站:精灵之路。精灵之路是挪威的一段著名景观公里,全长16公里,有11个发夹弯迂回盘旋,山间瀑布飞流而下,每年只有5月到10月通车,从观景台上可见如下照片的景色,这张照片来自网络。


我俩到达时,大雾弥漫,能见度只有几米,行进在山路上,完全被云雾笼罩,好像被精灵施了魔法,连眼前的路都看不清,更是难以窥见全貌真容了。本有3次机会来此,前天我想之后会在附近露营,就直接去了奥勒松,露营的晚上也没急着过来,想留给转天早上。David 只呼后悔,距离这么近,怎么昨晚没过来呢?我想可能缘分如此吧。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越是精灵出没的地方越是不能轻易见到吧。

离开精灵之路,几分钟后来到精灵营地,见到许许多多和精灵有关的东西,除了精灵雕塑,还有精灵商店(Troll Shop),精灵贩卖亭(Troll Kiosks),精灵冰激凌(Troll Ice)等,非常可爱,之前的失落感顿消,又开心起来。




继续上路,特意绕路,沿着龙达讷国家公园(Rondane National Park)的边缘 - 国家景观公路行驶。龙达讷国家公园位于挪威中南部,是挪威第一个国家公园,占地面积有963平方公里,坐拥十座两千多米高的山峰,为野生驯鹿的重要栖息地。过去猎人捕猎的地方,如今变成挪威户外运动的天堂,有许多徒步和骑行路线,但诺大的国家公园里没有任何可以开车的公路。在冬季,龙达讷是越野滑雪的最佳场所,170公里的滑雪道横跨了自然风景区。一路行来,与之前见到的挪威峡湾山区的险峻景色全然不同,龙达讷呈现出一派荒原景致,一望无际的辽阔,好似一首《敕勒川》:天苍苍,野茫茫。


经过小镇奧塔(Otta)后,一直沿着湖边(The Vågåvatn lake)向我们住的地方行进,湖水中映衬着完美的倒影,就这样一路欣赏着倒影开了好几十公里。


我们的住处就在湖边,路过时没停,继续开往15公里之外的洛姆(Lom),参观洛姆木板教堂(Lom Stavkyrkje),一座中世纪基督教堂,它的历史可追溯至12世纪,教堂屋橼装饰着龙形木雕,与维京船的船首龙头装饰相似。以前看照片时,觉得它气势恢宏,以为是座非常大的教堂,见到后才发现其实并不大。围绕在教堂旁是许多墓碑,墓前盛开着鲜花,在雨中透着一种凄清之美,不远处好像是父女二人正在扫墓,生者的世界和逝者的居所隔着一道矮墙,也更隔着阴阳的界限。




原路回到我预订的小木屋,一大丛美丽的飞燕草让我眼前一亮,今年夏天姐姐送给我2株飞燕草,让我心中充满期待。还停着一辆兰博基尼跑车,有点奇怪:有钱人咋还跟我们穷游的人混一块呢?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11: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Day 9 尤通黑门国家公园(Jotunheimen National Park) - 贝斯山脊(Besseggen Ridge)

尤通黑门 Jotunheimen 挪威语意思是“巨人之家”,这座山脉聚集了北欧绝大部分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拥有许多最壮观的徒步线路,贝斯山脊便是挪威最受欢迎的 day hike 路线。

早上开车1小时来到码头,之前已订好了 8:30 的船票,从 Gjendesheim 到 Memurubu,乘船20分钟,再从 Memurubu 徒步 7-8 小时回到 Gjendesheim,约15公里,雨下了一天。

坐船来到 Memurubu,开始爬山。走了一段回望,只见瀑布奔流而下,注入延德湖(Gjende),在湖中划出一道白线。爬到一个高点后,我不肯走了,不是因为累了,而是太美,不舍得走,大雾笼罩,隐约湖中立着一个巨大“犀角“,总想看清楚,想等雾气散去。


来了一群背着大包的徒步者,背包罩着鲜艳的防雨罩,大步流星地从我身边经过,我惊讶他们怎么连看都不看一眼这么美的景色,后来才明白是我初来乍到,别人在山里走了好几天了,早已见了太多美景。雾气更浓,啥也看不到了。继续上路,之后的景色,越走越是让我惊叹。




高峡平湖对我来说曾经只是个概念,如今亲眼见到才明白它的壮丽,山顶上的湖如一个天然蓄水池,湖水从豁口处涌出,向下跌落数百米,形成瀑布,坠入延德湖。


再行,大雾大雨中,隐隐看到贝斯山脊如一道大坝,北边是海拔1373米的贝斯湖(Bessvatnet),南边是海拔984米的延德湖。我的小卡片机一路淋着雨被我使用,此时终于坏掉了。影影绰绰山脊向后面延伸成一座屏风,David说:不会吧,还要爬那个?我也说:不会吧,我们已经爬得够高了。我俩睁大眼睛,发现屏风上真的有蚂蚁般的人影在移动。天呀!那里还能上去呀?


很快我俩就看到路标,指示有2条路,一条上山,一条下到湖边,沿着湖边要容易很多。但觉得既然人家能爬上去,那咱就走吧。


彩色背包族们像蜗牛一样无比缓慢的移动,我俩四肢并用开始翻越 “屏风山“,身体贴在大岩石上,互相嘱咐着:一定要3点固定,抓牢踩稳,找好了下一个支撑点,才能移动一只手或一只脚。如此反复,精神需要高度集中。我一路担心着David,他也担心着我,心里祈祷着千万别出事。每次抠住岩缝,都会有一窝积水,但根本无暇顾及,就这样在光滑的岩壁上爬升。累了,我们这两只 “壁虎“ 就用四肢扒住岩壁,歇一会,再爬。David 还说:千万别往下看呀。我光忙着向上找岩石缝和受力点呢,哪有功夫往下看。也不知爬了多久,只觉得头顶上方不远处好像有人下山,狭路相逢,我于是趴在岩石上按兵不动,想等他们先下,等了一会,没动静,那我就先上去吧。爬上去后,是一小块平台,终于能喘口气。一对情侣带着一条狗,狗发出“呜呜”的声音。David 说:我从没听过狗这么叫。我说:是呀,狗都吓哭了,主人逼着它下山,死活不肯。我俩之前在挪威的4次徒步中,每次都会见到狗,包括小短腿的狗,很陡的路都能走,但这个地方,实在不能用“走”,而是需要攀岩。我俩稍微放松下来时,David 埋怨我:“你怎么不告诉我咱们还要攀岩呢”?我解释:“我真的不知道,之前读了许多tripadviser上的reviews,只轻描淡写地提到这段路 steepest,谁知它等同于攀岩呀,我要是知道,绝不会用两人的性命冒险”。挪威国土面积一半以上都是山地,挪威人从小练就翻山越岭的本领,好像不把这险路当回事。我俩庆幸选了往上爬的方向,如果是反方向往下走,估计我俩也要“呜呜”了。


继续向上,比刚才的难度小了些,顺利地爬上山顶,看到彩色背包族们正在休息,有的人四仰八叉地躺在地上。山顶视野开阔,景色一览无余,可惜相机已经坏掉了,突然想起还带了个手机,我平时很少用手机,由于我把船票二维码存在手机里,上船时需要扫一扫,所以带上了。在雨中用我的烂手机凑合照照吧,没一会发现手机也牺牲了。好不容易来到最美的地方,却没法拍照片了,那就好好地用眼睛和心去欣赏吧。

此后的路变得平坦很多,但景色平平,不过我俩还是很高兴又可以直立行走了。下山时见到几个儿童,没有大人看管,坐在湿滑的岩石上像坐滑梯一样,几下就滑下去了,我俩还笨拙地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下呢。临近终点时,脚踩着石头一阶一阶向下,眼睛早已被尤通黑门山脉和延德湖牢牢地吸引住了, “两山排闼送青来” 不断反复地涌进我脑中,两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但觉得两扇门远远不足以形容,两岸的青山一座座的连绵不断,好像两排千手观音,中间隔着一条宽阔的玉带,无数只手臂次第向前探入碧湖中,作邀请之姿。

为了徒步贝斯山脊,特意在附近住了两晚,买了船票,付了停车费,损失了相机,又搭进去手机,长这么大头一次玩了攀岩,在雨里走了近8小时,若要问我觉得怎么样,只有一个字:值!我俩公认这是我们在挪威走过的最美的trail。

到了车上换掉湿透的裤子鞋子,回到住处后,只想倒在床上。歇了一阵,努力从床上爬起来,David 出去上网了,自己把摊开晾着的帐篷叠好,一样样地收拾行李,为明天回奥斯陆机场还车做准备。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12: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liceLiu 于 2024-5-14 12:44 编辑

Day 10 奥斯陆(Oslo)- 特罗姆瑟(Tromsø)

设好了6点的闹表,结果早上5点两人都自然醒了,吃了早饭,把行李装车,给小木屋做了卫生,早早就出门了,回奥斯陆机场,大概用了5个小时,包括休息。途中路过 利勒哈默尔(Lillehammer),小镇人口2万多,1994年成功举办了冬奥会,这要是在中国,这点人还不够办开幕式呢。开车绕了一圈,实在是没找到什么宏大的建筑和奥运痕迹。我想挪威人更注重的不是形式,而是冰雪运动本身吧。滑雪在挪威历史悠久,属于全民运动,冬季漫长,山地众多,得天独厚,挪威人对滑雪情有独钟。挪威不仅是越野滑雪的故乡,而且跳台滑雪也起源于挪威,利用空气动力学的滑雪技术在挪威的 孔斯贝格滑雪场 (Kongsberg) 发明,所以被称为孔斯贝格技术。

到了机场还车,拖着行李去办理check-in,全部使用机器,只要输入Confirmation Code即可,收好登机牌,把打印的行李标签系在箱子上,自己再把箱子放在传送带上,除了安检,根本不需和人打交道,登机时也是每人自己扫描登机牌上的条码,门会自动打开,之后可以进入通道。如果需要帮助,一招手,会有工作人员踩着scooter滑过来,和邻居家孩子玩的scooter一样,除了大一些,又便捷又可爱。


乘坐下午1:40 的 Norwegian 的航班,飞了2小时,抵达 特罗姆瑟(Tromsø)。特罗姆瑟是挪威北部最大的城市,人口不到7万,在挪威居第9位,它也是北极圈内最大的城市。尽管纬度很高,但这里的冬天并不冷,因为受到墨西哥弯暖流的影响,这里是挪威最北的不冻港。每年5月1日至7月23日为极昼期,11月27日至次年1月21日为极夜期,冬天这里是观看极光的理想之地。


下午4点机场取车,伴着一路明媚的阳光,奔着罗弗敦(Lofoten)的方向驶去。中途休息,逛逛超市,我们的车附近停着辆军车。之前在挪威从没见到过军人,飞到这么北的地方,发现这里驻扎着部队,后来几天开车还经过海军基地,和许多雷达站。挪威作为北约成员国与俄罗斯对抗,再加上北极归属问题日趋激烈,挪威军队建设不敢有丝毫放松,随时防范“俄罗斯入侵”。挪威国防部的最高统帅是国防大臣,共有5任,其中4位是女性。由此可见挪威真是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国度。挪威提倡两性平等,女权主义盛行。挪威还是北约第一个实行女性义务兵役制的国家,每人年满19后都要开始服兵役,不论男女。


开了5小时,傍晚到达住的地方,湖边一片宁静。


 楼主| 发表于 2024-5-15 07: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罗弗敦群岛(Lofoten)

罗弗敦群岛位于北极圈内,北纬68到69度之间,总面积1227平方公里,人口约24,500人。罗弗敦群岛和挪威大陆之间被 韦斯特峡湾 (Vestfjorden) 隔开,它主要由4个大岛:Austvågøy,Vestvågøy,Moskenesøy,Flakstadøy 和一些小岛组成,形成一道海中屏障,南北延伸约111公里,同大陆相距1.6―80公里,又被人称为“罗弗敦之墙”。墨西哥湾暖流使这里的冬季相对比较温暖湿润,每年从1月到4月,大批的鱼群会汇聚到罗弗敦的浅岸水域产卵,四周海域盛产鳕鱼、鲱鱼,捕捞后多被制成鱼干和熏鱼。

几年前买过一本书 "Unforgettable walks to take before you die",书里的一篇就是关于 Lofoten。从此对它多了一份关注,渐渐地了解,读过许多的游记,它常常被描绘成世外桃源。游览罗弗敦通常 2-3天 就足够了,但有时会连续几天下雨,我无法预料天气,所以给第二段行程安排了 5天5晚,希望至少见到一下晴天里的罗弗敦吧。我们的挪威之旅前紧后松,第一段在挪威大陆旅行时,每天早出晚归,翻山越岭跨海,全部按计划走,有比较精确的时间表,而第二段北部海岛休闲游,只有一个大体的线路,完全根据天气临时决定当天的行程,时间很宽松,旅行很随意。在罗弗敦我最喜欢的并非一些热门景点,而是喜爱这种在路上的感觉,路边的野花,曲折的山路,隆起的大桥,朴素的木屋,白云草地,高山峡湾,可以随时找个地方停下来,走入自然的怀抱,自由地徜徉其间,尽情地去感受这份美好。










 楼主| 发表于 2024-5-15 07: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罗弗敦:Moskenes,Ramberg

我们大部分的时间待在罗弗敦最南端的岛 Moskenesøya,为了灵活机动,我只预定了一、三、五晚上的住所,打算第二和第四晚露营。我们住的营地 Moskenes campsite 就在码头附近,许多游客乘坐从 Bodo 到 Moskenes 的轮渡,用 3 个多小时穿过海峡,从挪威大路来到罗弗敦。营地靠山临海,一派自然风光,设施很现代化,开车进入营地或进洗手间和厨房,全部需要输入密码。Moskenesøya 岛不大,同样的地方我们逛了好几遍,比如 Reine,至少逛了4次。所以就不按时间顺序,而是按地点贴几张照片了。

Moskenes 营地和码头







Ramberg 北极圈里白沙滩




从 Ramberg 回 Moskenes 的路上拍的


 楼主| 发表于 2024-5-15 07: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罗弗敦的渔村:Å, Reine

罗弗敦群岛最西端是一个叫 奥(Å)的渔村,Å 意思是“河”,位于 E10 公路的尽头,是世界上名称最短的村落。Rorbu 是挪威传统的渔民居住的房屋,建在岸边陆地上,整个结构靠木桩支撑,一端临海,方便渔民进出船只,Rorbu 常见于罗弗敦,尤其在奥村,如今这些渔民的木屋主要用来接待游客。我们在奥村的木屋住过一晚,楼下就是奥村的码头和收拾鱼的地方。每天下午 3-4点左右,渔船归来,大鱼们会立刻被处理,变成鱼柳。我连续两天都来观看,第二天我忍不住问里面指挥别人干活的人:May I buy some fish? 这位大哥英语不太灵光,分不清- buy 和 sell,但明白我的意思,回答我:We don't buy, but。他转过身去,拿起一包装进密封袋的鱼,打开,又往里放了一块鱼柳,把袋子塞到我手里就走开了。我当时呆住了,然后才明白过来,赶紧跟在他后面说:We should pay for it。他不再理睬我了,我好像在自言自语。再一想,算了,别给人家找麻烦了,自己偷着乐吧,然后上楼去做酸菜鱼了。








雷讷(Reine)被称为罗弗敦最美的渔村。原来计划用半天时间爬 Reinebringen,它是 Reine 旁边像围墙一样耸立的高峰,向上爬升448米,单程大约1.5小时,非常陡峭。之前我对 David 特意交代了人们对这条 trail 的描述和感受。一定要晴天,而且最好之前两天也是晴天,避免太滑,路上有很多石头松动,踩上去要小心不要砸到后面的人,也不要被砸到。由于这条 trail 比较危险,还没走到 trail head,就见到官方告示牌两次,没有禁止,但不鼓励走,提醒徒步者三思而行。2015年10月 有一名21岁的美国大学生在此遇难。因为这个 trail 太受欢迎,一年前政府已经开始修建一条新的石头台阶路线,但据说要等到 2018 才能修好。可能因为上次的徒步 贝斯山脊 的无知无畏,这次做了过多研究,都讲给 David 之后,能感觉出来他有许多 concern,但没有提出异议。他一向都是一个非常小心谨慎,按规矩行事的人。我们在泥泞中走了一段,的确非常不好走,我对 David说:如果你不想走,我们不必勉强。David 立刻双手赞成:好啊,往回吧。就这样我俩下山了,等以后路修好了再来吧。其实要爬肯定能爬上去,但人已经变得非常松懈懒散,也很享受这份舒服随意。两个闲散之徒四下逛逛,渔屋、晾晒鱼干的架子、渔船、海鸥、青山、白云、夕阳、朝霞、水中的倒影,时光就这样在渔村里静静地消磨。








 楼主| 发表于 2024-5-15 07: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上

第11和12天在罗弗敦群岛的西南端连续赶上晴天,已经转的差不多了,第13天转阴,下午有雨,我想尽量不要露营,旺季的罗弗敦热点地区的住处几乎是不可能临时订到,我们本来就计划要前往东北端的 Andenes,相对而言那里游客较少,提前一晚预定好了住处。清晨从 Å村 出发,路过 Ramberg 海滩时,远远望见一个女子刚从海里游泳上岸,当时我正用电热座椅给自己取暖呢,真是佩服人家的体质。


绕道来到小渔村 Nutsfjord,大同小异,但是路边池塘里的倒影吸引了我。


一路走走停停,过了 Leknes,又绕路来到 Eggnum,再穿过罗弗敦的首府 Svolvær,先向东再折向北,越走越荒凉。




我们曾经见到远处似乎有几个房子,David让我赶紧查查附近有没有商店,我用GPS一查,最近的商店在 62 公里以外。下午4点 来到 Nordmela,一个只有大约 120 人的小村子,当天就在这里落脚。我们住在一栋挺大的房子,二楼有许多房间,其中包括两个厨房,只有我俩人住。听女主人介绍,她的家就在旁边,这里曾经是个幼儿园,她先生和儿子都是这个幼儿园毕业的,后来只有8个孩子,包括住在30公里以外的孩子,再后来幼儿园被关闭了,她就买下改建成旅馆。她说要给我们一个 surprise,于是给我们安排在命名为 China 的房间,隔壁是印度,再隔壁是纳米比亚。进了 China,她继续很热情地介绍墙上的画:这是你们中国吧?我说:是,但我也没见过画上的情景,应该是 100 年前清朝广东地区的生活,现在的中国和这上面画的完全不一样了。女主人有些诧异,我也挺惊奇怎么现在还有人把中国当成 100 年前的模样。这里保留了很多幼儿园的教学用具,墙上装饰了许多动植物的图片,地图,还有许多手工的布艺制品。后来我仔细端详这几幅中国画,也挺长见识的,原来当年有这样的独轮车,可以一边坐一个人,推车的男子光着脚,老大爷在补鞋底,围了一群孩子在看,好像纪录片里的一些镜头,让我看到当时平民百姓的生活。


房子后面有一个很大的露台,面对着一片海滩,还有晒鱼干的架子,本来破败的景象披上了晚霞后,立刻平添了许多姿色。


 楼主| 发表于 2024-5-15 08: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4天早上5点多醒来,持续的雨终于停了,走到露台上,看见天空中出现一道亮丽的彩虹,晨光中野草、闲花、土路、水洼、房子都变得可爱起来。


短暂的阳光后又下起了雨。驱车又路过一片白沙滩,来到罗弗敦最东北端的Andenes,通常游客会在这里出海观鲸,我们之前在其他地方已看过许多次鲸鱼,这回只是到此一游。


海边灯塔是Andenes的地标,这里本来就不像西南端的渔村繁华,我们来到的时候也早,所以没见到任何游客,只有我们两个在这里游荡。






离开海边,来到位于小镇中心的花店,还没开门,外面摆满了花蓝和可爱的饰物。之后启程前往 Sortland 一带,过了跨海大桥就是 Sortland,但是我们还有其他活动,结束后才能去逛 blue city。


 楼主| 发表于 2024-5-15 08: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Day 14 Reindeer farm

David 翻阅一本当地的旅行杂志,发现了一个三文鱼场,我找到了驯鹿牧场,所以打算转天分别去参观一下,都在 Sortland 附近。

早上差几分钟10点来到驯鹿牧场,只见摆着一个 Closed 的牌子,我下车想进去找人问问:是一天都不开门,还是没到开门时间?刚走了没多远,一条牧羊犬冲了过来,吓得我掉头就跑,跑过 Closed 的牌子,立刻就不追我了。David 也下车看看到底啥情况,陪着我刚往前走几步,狗又飞奔而来,吓得我俩赶紧躲进车里。刚钻进车,David 就说咱可以进去了,因为他看到有人在屋子里向他招了一下手。我俩再走过去,这次牧羊犬完全不理睬我们了,我就奇怪它怎么得到主人的信号呢?咋这么聪明呢?一下子就知道这两人不是坏蛋,是送钱来的?

男主人很高大,光头,穿着萨米人(Sami)的民族服装。我之前读了 tripadviser 上所有的 reviews。通常应该是女主人接待客人,男主人负责饲养驯鹿,review 里提到女主人的热情好客,但是女主人刚巧度假去了。男主人先把我们领到一个展览室,就着一些图片讲解了关于驯鹿的知识,如何出生长大和被屠宰。冬天时驯鹿需要迁徙到白雪茫茫的高山上,体重会损失掉1/3,有时还会发生雪崩,几年前的雪崩让他损失了大部分的驯鹿。展室的墙上有许多鹿角,架子上挂满了鹿皮,大约200多加币一张,桌上摆着鹿骨和毛皮制品。男主人的英语非常好,但是性格内敛,不喜欢说话。

我们又问了一些问题后,让我俩自己溜达到驯鹿围场的栅栏门口,他随后开着 ATV 载着饲料过来,驯鹿一听到 ATV 的声音,立刻都站起来往门口跑,知道要开饭了。饲料是晒干的苔藓,我抓着喂驯鹿,开始抢着吃,可后来就拒绝吃了,我问为啥。男主人又给我一把饲料,原来驯鹿还挺挑食,质量不够好的饲料就不吃。男主人提醒我摸一摸鹿茸,是温热的,因为骨质的鹿角的表面包着一层皮肤,布满了血管,所以鹿茸的温度和体温一样。我以前在加拿大的育空地区,冬天时有见到成群的驯鹿,但和这里的驯鹿并不相同,虽然中文名字都叫驯鹿,加拿大北极地区的驯鹿 caribou 是野生驯鹿,而北欧的驯鹿 reindeer 是驯养的。男主人有问我们为什么北美没有 reindeer?一下子把我俩考住了。他说:因为北美人认为 reindeer 是用来给圣诞老人拉车的,不太能接受把 reindeer 作为食物。萨米人是北欧的原住民,目前大概有7万多人,挪威有4万多人,瑞典有2万,芬兰为6千5百人,俄罗斯2千人。萨米人的传统生活方式以饲养驯鹿,狩猎,捕鱼和贸易为主,但萨米文化曾经遭到很多打压和同化,如今只有8%的萨米人还在饲养驯鹿。居住在黑龙江省北部的鄂温克族被称为中国最后的驯鹿人,我想可能也是萨米人的一个分支。




 楼主| 发表于 2024-5-15 08: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Day 14 Salmon farm

中午12点,来到三文鱼场,算上我俩只有4个游客,一位挪威美女讲解了许多关于三文鱼的知识,让我俩真是大开眼界。如何区分 Salmon 和 Rainbow Trout?如何孵化鱼苗?从专门的孵化场购买鱼苗,不同阶段投喂不同的鱼食,甚至如果客人喜欢鱼肉更红或更浅,可以调节饲料的配方,生产出客人定制的鱼。




鱼苗在淡水里养殖 8 个月后,被放入海中巨大的浮动海笼 sea cage 里,再饲养 2 年,长到 5 公斤,就到了丰收时候了。每个 cage 里大约有 20 万条鱼,每个角落都会被监控系统看到,实时的显示经度纬度深度温度等数据和视频,如此多的鱼,它的密度也有严格规定,鱼和水的比例不得超过 2.5%。


这家公司共有三十多个渔场,每个鱼场大约有 15-20 个cages。每条鱼都要被打疫苗,在被杀之前,会用特殊的船将活鱼运送到加工厂,鱼通常会在二氧化碳饱和的水中昏迷,之后会被电击或其他更人性化的手段迅速杀死,这样可以让鱼肉保有最好的品质。挪威有严格的检验标准,一旦发现不合格或生病的鱼,要全部销毁,如果鱼的质量不足够好,只能用来加工成狗粮。挪威美女说:我们不会做违规操作,因为代价太昂贵了,罚款 100万,这家公司每年产出的三文鱼被销往 140 多个国家。在全世界挪威生产了 33% 的养殖三文鱼,挪威第一大产业是石油,第二大就是三文鱼了。在室内学习完后,又来了几个游客,跟我们一起登上一条蓝色小船,前往实地参观。




这天参观了两个farms,一个依旧是古老传统,渐渐消失,一个是如此高科技,不需几人就能管理诺大的渔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北美户外俱乐部

GMT-8, 2024-6-7 23:51 , Processed in 0.105332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