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北美户外俱乐部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509|回复: 5

[原创]武功和拳道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09-1-8 23: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功和拳道


论语。子罕有这样一段:子贡曰:“有美玉于斯,温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这段话换一种通俗说法就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怎么货与帝王家呢?比较正规的做法就是科举考试,有文举和武举。

中国封建时代的体制与西方稍有不同,西方包括印度都是信神的,他们国家的文官基本上
是由神职人员担任。而中国则是由考取官职的儒生担任,实际上中国的儒生也相当于儒教的神职人员,只是儒教不敬拜上帝,而是倡导祖先崇拜。

在漫长的冷兵器时代,通过科举或战争,超绝的武艺于是就成了一些人建功立业,扬名立万的本钱。对于武人来说,价值的最高实现莫过于两军对阵时,自己匹马与对方主将单挑,挥刀斩对手于马下,从而极大地鼓舞了本军的士气。这种模式发展到近代,则是武士到敌对国家摆擂,
以挫败敌人的锐气。或者到了现代,在体育竞技场上,力挫各国群雄以扬国威。然而这样的价值,到火器进入战争以后,就只剩下一点点的提气作用,义和团的刀枪不入最终证明只适合于在街头表演,而无益于真枪实战。

即使是在过去黩武用力的时代,它也不是万能的,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有如下一段描写:

“关公领诺而出,提青龙刀,上赤兔马,引从者数人,直至白马来见曹操。操叙说:"颜良连诛二将,勇不可当,特请云长商议。"关公曰:"容某观之。"操置酒相待。忽报颜良搦战。操引关公上土山观看。操与关公坐,诸将环立。曹操指山下颜良排的阵势,旗帜鲜明,枪刀森布,严整有威,乃谓关公曰:"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操又指曰:"麾盖之下,绣袍金甲,持刀立马者,乃颜良也。"关公举目一望,谓操曰:"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操曰:"未可轻视。"关公起身曰:"某虽不才,愿去万军中取其首级,来献丞相。"张辽曰:"军中无戏言,云长不可忽也。"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果然所言不虚,取了颜良首级。回来以后,还顺便夸奖结拜弟兄张飞的盖世
武功。

“公献首级于操前。操曰:"将军真神人也!"关公曰:"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在冷兵器时代,有武功称雄如许,按说应该可以笑傲江湖了吧,然而事实并不如此,关云长在荆州失利之后,仓惶逃跑之中,被敌方无名小卒杀死。而张飞甚至死的比关云长还要卑微,他是因为对部下太严厉寡恩,在酒醉之后,被手下杀死在自己的床帐之内的。功高盖世,党羽密布,尚不能保全自己的五尺七尺之躯,何况一般人呢,这就是尚力者的悲剧吧。

《孟子 • 尽心上》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如果说在冷兵器时代,武功可以用来济世,则在今天核武器时代,它就该要“独善其身”,和“修身见于世”了,这就是武功向拳道的演变。

道也者,并不止于一些拳诀所说的:“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 那么简单。而是有终极的追求,精神的升华。

王芗斋老在《拳道中枢》中说:“拳道之大,实为民族精神之需要,学术之国本,人生哲学之基础,社会教育命脉,其使命要在修正人心,抒发感情,改造人理,发挥良能,使学者精明体健利国利群,故不专重技击一端也,若能完成其命,则可谓之拳,否则是异端耳。”

又说:“习拳入手之法非只一端,而其结晶之妙,则全在于神形意力之运用互为一致。此种运用都视之无形、听之无声、无体亦无形象。就以有形而论,其势如空中之旗,飘摆无定,惟风力是应,即所谓与大气之应合;又如浪中之鱼,起伏无定方,纵横往还以听其触,只有一片相机而动应感而发和虚灵守默之含蓄精神,要在以虚无而度其有,亦以有处而揣其无,诚与老庄佛释无为而有为,万法皆空即为实象,一切学理多称谨似。”

这则可以说是由拳入医入老庄佛释感应天地之门径。由拳入道并非自芗斋老始,也固非至芗斋而终。其始作俑者至少可以追溯到日本著名教育家嘉纳治五郎,是他将传统尚力的柔术,改造成了以“胜负,律己,修身”为宗旨的柔道,从而首次实现了武术从以力“泽加于民”到以德“兼善天下”的转变。而芗老之论也证明所谓其道不孤,必有邻也。
发表于 2009-1-10 01: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则可以说是由拳入医入老庄佛释感应天地之门径。由拳入道并非自芗斋老始,也固非至芗斋而终。其始作俑者至少可以追溯到日本著名教育家嘉纳治五郎,是他将传统尚力的柔术,改造成了以“胜负,律己,修身”为宗旨的柔道,从而首次实现了武术从以力“泽加于民”到以德“兼善天下”的转变。而芗老之论也证明所谓其道不孤,必有邻也"

日本有这种想法也正常 但说“其始作俑者至少可以追溯到日本著名教育家嘉纳治五郎”则不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0 20: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一乐
"这则可以说是由拳入医入老庄佛释感应天地之门径。由拳入道并非自芗斋老始,也固非至芗斋而终。其始作俑者至少可以追溯到日本著名教育家嘉纳治五郎,是他将传统尚力的柔术,改造成了以“胜负,律己,修身”为宗旨的柔道,从而首次实现了武术从以力“泽加于民”到以德“兼善天下”的转变。而芗老之论也证明所谓其道不孤,必有邻也"

日本有这种想法也正常 但说“其始作俑者至少可以追溯到日本著名教育家嘉纳治五郎”则不妥


说说道理看?提醒一下,现在是和平时期,不要只说一些日本曾经
侵略中国之类的话。我们只就事论事谈好吗?
发表于 2009-1-11 04: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术是传统文化的某个载体 受其滋养是必然的 早在孟子之前的曾子就有内养与外用一体的系统论叙(这也是代代传承的)  
时代变了 武术的社会功能也会变 但这是人们对于武术功能的侧重点不同 不是近代武术的创新

"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 的意思你了解没有!!这句话出自于《太极拳谱》 把这本书的前后文再看看!

关于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就更有渊源了 有兴趣可以了解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 10: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一乐
武术是传统文化的某个载体 受其滋养是必然的 早在孟子之前的曾子就有内养与外用一体的系统论叙(这也是代代传承的)  
时代变了 武术的社会功能也会变 但这是人们对于武术功能的侧重点不同 不是近代武术的创新

"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 的意思你了解没有!!这句话出自于《太极拳谱》 把这本书的前后文再看看!

关于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就更有渊源了 有兴趣可以了解


1. 曾子不是武术家,他就是讲的再好,也跟武术没有关系。
2。把道家养气法引入武术和把武术看作是一种道不是一回事。
3。我当然自认为了解“延年益寿不老春" 的意思,你认为我哪方面
   不够了解?
4。日本的相扑可以说源自中国古代的角抵和摔跤
   唐手源自福建南拳,柔术源自北少林。
   但把柔术变成柔道唐手变成空手道的是日本人自己。

5。印度的瑜伽也比中国的丹道格局也要大。
从文化上说,西方人所说的东方文化更多指的是印度文化,
而且印度文明比中国文明早1000年以上。

6。中国比较独特的东西是内家拳,本来最适合于发展拳道
却被日本捷足先登了。
发表于 2009-1-11 21: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1.意识决定行为 不能说传统文化对武术没影响 孔子六艺中亦有骑射 曾子懂不懂武术 现在也没有肯定的结论说曾子不懂

2.任何学问都是在相互交融中代代传承的 饮水岂能无源
  把拳称术也好 学也好 道也好 他还是他

3.“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该书是拳谱 自然要涉及用法 但这句话也为拳定了调子 ——拳法用意 推其根本 益寿延年 调养身心 这与律己修身也似曾相识

4.这一点就不多说了

5.中国历史只是断代史 远古的事情留下的只是数行文字 更为遥远的连文字也没有 史学家无从考据 也都忽略不记 但不代表没有
  印度也是四大文明古国
  这一点是历史学家研究的问题 也不是此贴的主题
  关于丹道与瑜伽都是学问 强分彼此高低无意义 不深入也分不了

6.体用不二是拳中本意 这是个常识 实在谈不上始作俑者 只是将这个观念加以强调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北美户外俱乐部

GMT-8, 2024-4-29 00:23 , Processed in 0.057204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