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北美户外俱乐部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查看: 3874|回复: 1

[原创]我在学练武术中,经历过酸甜苦辣的真实故事。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发表于 2009-7-14 21: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在学练武术中,经历过酸甜苦辣的真实故事。

大约十几天前,看到几个月前一位三国先生非常热心的为孩子找武术老师,连写了几个帖子,其中一帖内容大致是这样:
“我孩子想学功夫,5岁半一男孩,您能帮推荐一家教基本套路适合启蒙的好老师吗?”

我联想到自己学武术之路,对该家长这样大力支持很有些赞赏,因此写了一条回帖:
“孩子有这样的家长积极培养,保驾护航真幸福! 联想到我的少年时候,也是特别特别地想学武术,看有的小朋友去学武术真是羡慕极了。可家长不支持,那会其实家长也没有能力支持,总学不成。学武术的愿望还是等大些了,自己到处求人,找师傅学,自己求学武术的路也真不容易。 不知孩子现在找到合适的老师了吗。如果没有找到,我还真愿教教他。不收费! 说实话,如果孩子是个好苗子,其实教也是享受!(孩子自己特别想学是最好的,别耽误) 我在国内持续练过长拳10余年,自认功架较好。至少能教些基本功法和基本套路启蒙没有问题。我的情况参见这里……”

此事勾起了我的回忆,我的学习武术之路比起现在的孩子是曲折的,其中滋味是艰辛,酸涩,快乐,多种感觉混合的,也不是现在孩子所能体会的。

70年代初,我的第一个师傅是由自己求朋友介绍的,师傅练子母拳,平时他并不收徒弟,是朋友的面子让他收下的。我记得他家有个大院子,他有一二个徒弟在他的院子里学练,每周有几个晚上我们去他家,他都是下了班,吃完饭休息后开始教我们。 师傅是义务教我们,师傅家有好几个孩子,生活不富裕,他每天的工作也令他不舒畅。那会,我和大家手头能由自己支配的钞票很少,我们平时能孝敬师傅的极少,师傅能辛苦教练我们想必是凭借他自己对武术的热爱。

我初学弹腿,后学子母拳。弹腿功法与我常见的流行的长拳弹腿也不很相同,脚掌横侧,正向快速弹踢,讲究爆发力,弹踢高度不过膝。子母拳,发力刚劲,闪转腾挪,虽然没有筋斗旋子等高难动作,倒也很实用。我每天坚持反复刻苦练习弹腿,并按师傅要求分解拆练子母拳的套路,经常抽空到龙潭湖边上小树林里苦练,每天自己把弹腿或其它单个基本动作自觉地练几十甚至几百下,每套拳路反复练习,自己觉得没有什么孝敬师傅的,做好每次的武术功课,让师傅满意就是对师傅的报答。随去同学练的师兄弟后来坚持下来的越来越少,常常晚上去师傅家就我一个人,有时几乎就是为我专教,与此同时师傅也因其它因素,心情逐渐变得不太好起来,教的越来越少,后来经常到了师傅家,听他发泄一些怨气等,就被打发回家了;我很体谅师傅,不希望自己会成为他正常生活的干扰者,也担心师傅的家人说出不欢迎的话来,自尊心使自己的心理负担也随之越来越重,每次前往他家之前也总是犹豫半天,思想斗争再三,即使到了师傅家里,自我感觉像是在乞讨,心像被小虫子般啃食着。这感受不是现在的孩子能体味到的,当时自己能坚持学练,是靠自己当时对武术如饥似渴的狂热和师傅时常给予的夸赞所支撑过来的。

这也是我上面写的,对三国先生回帖的原因。如果果真有武术狂热爱好的年轻人,素质好,我真愿意不索取任何回报,把我所剩不多的东西传给他,每当我看到对学武术如饥似渴的孩子时会常常联想到当年的我,如果能回馈给这样的孩子,感觉就像回馈给当年的我自己一样。

这就是我第一个师傅,他也讲解一些拳法的攻防用途,子母拳也很讲究以守为攻,教过我们拆拳练散手,练习时借对方的一拳一掌,先搪后击。教过我们练过弹腿对练,以及 “拨搪挡”的练习和对练的一些方法。这些对练不仅有一些套路,还有一些灵活的内容。尤其“拨搪挡”练习,一方做任意拳或掌甚至脚的攻击动作,防守方要针对对方的攻击动作,练习尽量快速反映,做相应的拨和搪挡的防守动作,以半两破八斤的方式去化解对方的攻击动作。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此“拨搪挡”法比较简单,甚至没有武术基础的人可以学用,容易练习,培养快速反应的能力,且有一定的防身作用。可惜,由于他个人心情等因素,他没有把所有的都传授我们;他还练一种叫“拐”的兵器也没有传授。有些有价值的内容虽然我回家后很认真地把这些记录下来,包括一些拳谱等,可惜后来搬过几次家后,就找不到了。如果回忆不起来了,可能也就失传了;依我的观点,随着武术在当今社会的实用价值越来越低,正在演变为体育或艺术,一些传统独特的武术文化失传也很可能成为必然。我很感激这个师傅,他的教诲使我终身受益;也感激师娘和他的家人,他们曾慷慨地容纳了我。

我从师第二个师傅是个很快乐的过程,是我的好朋友兼拳友把我推荐给这个师傅的,虽然我是“二手货”,他还是很高兴的收留了我,那时候没人介绍,向师傅学武是很困难的。

那个师傅当时70多岁了,他有很多徒弟,每天在陶然亭公园带着一帮大小不一的孩子练习,师傅并不常常逐一教每个徒弟,往往是大的教小的,师兄带师弟,传帮带,互教互学,甚至早已经出师的师兄回来帮师傅带师弟,大家很友好,训练也很正规。每天早上大家做完柔韧练习后,大家在空地上逐一排队练习基本功,做腿正踢、侧踢、十字腿、里合、摆莲、侧翻、仆步穿掌、扫堂腿、旋风脚、飞脚、旋子等,然后逐一练拳,或练其它器械或套路,师傅很和气从不呵斥人,大家也很用功,常常引来不少人围观。那会我从师傅那里,也可以说是从师兄弟那里学的六剑式,燕行拳,昆仑剑以及一些器械。

这个师傅真是个慈祥和善,活雷锋式的老人。每天早上,他用自行车携带着为徒弟准备的各种武术器械,我们帮着收拾器械时,都感觉重量不轻,对一个70多岁的老人了,真是很不容易。也许那个年代,如果任何人之间有金钱关系,那就是搞资本主义,他也从不收费,只是我们逢年节时带些微薄的礼物登门看看他。师傅不取报酬教我们,想必他更多的也是凭著对武术的热爱。

那时我家在崇文门,路途很远,每天早上5点睡意懵懂中挣扎着早起,花40多分钟快速骑车到陶然亭公园,练完后,又花约40分钟骑车到单位上班,自己从来不觉得辛苦,想想那几年的武术生涯,每天虽然很忙碌,和师傅及师兄弟们在一起,真是很快乐很充实。

1977年经过多年文革动荡后,全国重新恢复了高考,当年很幸运,我被大学录取了,体育老师听说我有多年练武术的历史,就吸收我参加校武术队,大学的武术队老师应该是我的第三位师傅吧。(说到师傅,很多指点过我的拳友理应也应该算师傅了)。在武术队,学练了太极拳以及长拳国家规定套路以及器械。感谢老师和学校,参加武术队不仅不交费,还发服装和器械,每月还发给我一小笔津贴;那时家里每月寄给我20元生活费(包括吃饭,书本费,学杂费等一切零花钱,)手头很紧张,那个津贴对我的学习生活帮助不少。

在武术队,老师觉得我练的昆仑剑有些价值,建议修改成难度较高动作好看的长穗剑,要求在原基础上加长剑穗,使穗长达剑锋,使舞剑同时带动剑穗,随着剑锋点刺剑穗上下配合翻飞,(修改后,也许能叫长穗昆仑剑?)。老师非常热心的亲自帮我改编设计,更改套路和修改动作,参与这个过程很有意思,使自己很有一种参与武术创作的感觉和体验。

还有,回想那年参加上海武术竞赛,感觉很是可笑;参赛前,我的子母拳被推荐作为传统套路参赛,当时大家和老师也都看好我的子母拳,子母拳在平时练习中是应该走直趟的,老师鉴于更有把握夺冠,更有可观赏性,在赛前建议我改编套路,同时还要确保演练长短和准确的时间,要求在比赛的地毯上改为不走直趟,地毯各个角落都要练到(或称表演到),这主要需要自己改编,经过新改编的子母拳套路在学校场地演练是被通过了,可是在正式的体育馆上场比赛和平时练习并不一样。比赛上场后,场上强烈刺眼的灯光照着,有一排的裁判员目不转睛地盯着你,还有记者持着闪光灯对着你,没有正式比赛经验的我特别紧张,感觉大脑一片空白,上场不久就转向乱了套;忘记了新改编的路数,该打到东面的却到了西面,要么出了场地,为此还中断了2次,真是狼狈极了,十分好笑,更不用说能拿到名次了。不知这算不算被拳友喜欢讲的那种,传统武术被现代体育修理的事例。哈哈!不管说什么,我都十分感激这位老师,是老师使我在大学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了阳光。

嗨,谢谢那个想学功夫,可爱的,5岁半的男孩和他的热心家长,他们勾起我的这些美好回忆,不知不觉地写了这些,就算献给过去的我自己,师傅,拳友和武术的爱好者吧。

长穗昆仑剑:腾身飞剑

长穗昆仑剑:腾身飞剑

子母拳:转身仆步穿掌

子母拳:转身仆步穿掌
发表于 2009-7-15 20: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兄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学拳练拳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都是要有缘分才可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北美户外俱乐部

GMT-8, 2024-5-8 06:05 , Processed in 0.064015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