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北美户外俱乐部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楼主: 积木

姑妄言之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6: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楼主| 发表于 2008-4-27 13: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朋友问我,是不是只站桩就好,或者要加上一些其他的练习,比如力量训练。下面简单谈一下。

站桩是基础,但不是全部。没有这个基础,其他的东西很难进一步体悟。首先要明确一点,我们练的东西和我们日常形成的习惯运动完全是不同的。我们要建立一个新的习惯,其中运用肌肉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在没有掌握这种新的用力方法时过分强调肌肉训练,只是在加强以前的不合理运动。当掌握了新的运动习惯以后,在加强肌肉训练不迟。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技击桩已经包涵了肌肉训练在内。随着整体拉伸量的增加,肌肉力量同时得到锻炼。

站桩只是基础,不动的桩只是一个架子,一个架子是无法用于搏击的。如何使桩动起来,这是一个关键。
发表于 2008-4-28 19: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hw:  :hx:
 楼主| 发表于 2008-4-28 21: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闲云野鹤
:hw:  :hx:


多谢!

其实写着些东西内心很矛盾。为什么呢,因为在练拳的过程中自己一直在否定自己。当有些新的体悟以后,功夫会有新的长进,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就又发现以前的认识还是有很多的不对的地方。

前辈一句简单的话语,每一个阶段的理解都会不一样。有什么样的功夫水平,就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千万不要以为和前辈的某些言语相应,就认为前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这也就是功夫,时间,功夫,时间。没有时间是不会有功夫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4-28 21: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芗老言:动如山飞,静似海溢。

上一句讲整体齐动,下一句就是站桩。站桩不是一个姿势站住不动,而是蕴藏着很多东西,如大海一般。
发表于 2008-5-2 17: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
前辈一句简单的话语,每一个阶段的理解都会不一样。有什么样的功夫水平,就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千万不要以为和前辈的某些言语相应,就认为前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这也就是功夫,时间,功夫,时间。没有时间是不会有功夫的。[/quote]

:aa5: 确实如此。感谢积木兄把自己的练拳感受与大家分享 :kx: 有些真东西其实就是窗户纸,一捅就破。但如果没有人点拨,自己很难参破。我们读您的文章时,也许无意中就得到了这种点拨,感谢楼主的真诚 :!:  :cb:
 楼主| 发表于 2008-5-2 22: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来我自己非常幸运,能够遇到几位好老师。

功夫这个东西,没有老师的指引,是很难自己参悟的。真是手把手的教都不一定教的会。有些老前辈到老了着急,一身的功夫没有人能接的下。

学功夫要在一门深入的同时多长见识,一定要多见。没有见过根本就不会明白说的是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08-5-2 22: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国内时俭哥曾跟我说过一句话,“要想不让你练成,我就把东西都告诉你。”越来越觉得这句话说的太对了。

最好的教育方法是给你一个目标,让你能看见,想够着又够不着。说够不着又只差一点。这样功夫能下到,出来的也扎实。如果一下都告诉你,你就会想抄近路。而且,这个近路一定有。但是抄近路有个大毛病,就是身上缺东西。当然,有时候这个东西是可以用别的方法补救的,但遇到大家水平差不多的,这就是个大麻烦。
 楼主| 发表于 2008-9-19 19: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说的都是提高自己的方面。

而功夫作为搏击,包含了三个方面。自己,对手还有就是自己和对手的联系。

对手不同,所用的技术就不同,所以不存在什么无敌的招法,也不存在无敌的高手。在冷兵时代战场上的搏击技术和江湖打斗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刀法中的抹法,在江湖打斗中是非常有效的,而在战场上根本用不上,因为战场上的战士一般都穿着护身盔甲,抹法是很难奏效的。

本门八卦所用步法不是用的趟泥步,而是纵膝提胯。这是因为当年是为在步下与骑兵对抗。而战场是无法选择的,经常会有磕绊,尤其是在夜晚,很难照顾到脚下会有什么障碍。趟泥步是无法适应的。而纵膝提胯的技术就是要保证在脚下遇到障碍时减小对自身平衡的影响。
 楼主| 发表于 2008-9-19 20: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世上所有的东西都有一个随着历史不断发展的过程,搏击术作为一项实用技术同样如此。冷兵时代,搏击术作为保家卫国的一种工具,更加受到重视。而搏击术也是随着历史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青铜器时代,长兵基本上是矛和戈。短兵基本上就是剑。刀非常少,这是因为青铜器的韧性很差,很容易折断,对横向力的防御相对薄弱,所以其技法多以词为主。

而到了钢铁器岀現以后,刀渐渐替代了剑在战场上的作用。骑兵基本上是用刀的,很少会用到剑,这是因为凭借着马的冲力,劈斩远远比刺更方便。

几年前网上出现了一篇谈论所谓“内家大枪”的文章,写的不错,可读性很强,但如果对古兵器稍有研究就会发现这篇文章纯属“讲故事”。

因为中国古兵中的长杆兵器并非是用独木所制成的。战场上的实战长兵都是铁芯,外包竹或木条成束,在裹麻和大漆。

多了解一下历史,多对照,多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对学习功夫有很大的帮助。
 楼主| 发表于 2008-9-20 19: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曾有人讨论什么算是内家拳入门了,有人说懂了劲算是入门。
我想懂劲实在是太不容易,以我看来,能见全了中国功夫拳法中的劲力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门派中深奥的劲法是决不轻易示人的。真正能做到懂劲,就是宗师级的人物,就可以随意创拳了。

劲力全都明白,在我自己看来实在是高不可攀,仅仅对于某一种劲力能做到懂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懂而能做到,更不容易,做到而能用上,则越发的不易了。

毕竟搏击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自身所具有的功力能够有效地作用到对手身上才会发生作用。

自身功夫的训练可称为知己功夫,而作用到对手则就需要知彼。如今很多练传统拳的实战水平不高,并非中国传统功夫不能打,而是由于各种原因,欠缺了知彼功夫的训练。
 楼主| 发表于 2008-9-26 08: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无形无象兄提出指正,不过我讲的劲力并非单指太极而言。以我个人看法,所有拳术门派基本上没有能做到包含所有劲法的。每个门派都有其代表性的劲法,比如说太极的缠丝,通备的鞭劲,这些劲法在表现形式和内在运用上是不同的。有些劲法外形相似而内在劲力不同,有些劲法内在相似而表现形式又不同。
同样一个鞭劲,稍节劲力和中节劲力就相差很多。真正打到根节的鞭劲, 很难见到 。意拳(大成)门中有此理论,我做不出来。

单就我见过的劲力,大体上说可分为:鞭劲,绳劲,支架劲,涌浪劲,螺旋劲,整劲,开合劲,对拔劲,争劲,弹抖劲,鼓荡劲。而这些劲力经过三节四稍的变化可以说是千变万化。其中有些劲力是相通的,有些劲力又截然相反。我想一定还有一些劲力是我不知道的,所以我说真正懂劲是很难的。

另外,我讲的知彼功夫并非专指“听劲”而言,您所的知己功夫全在听劲里面不敢苟同,如果果真如此,没有听劲训练的门派难道就不能搏击了吗?
事实并非如此。太极中的听劲,算是知彼功夫中的一种,或者说是一个形式,一个步骤,并非知彼的全部。

太极对劲法的研究非常细致,可以说是我见到门派中最细致的,但我想并不能包含技击中所有劲法。
 楼主| 发表于 2008-9-26 11: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仁兄回复,小弟对太极拳了解不深。因为网络有人谈及内家拳入门,而本人也学习过几个不同的门派所以对劲法有些体悟。

仁兄所言懂劲为太极门内讲法,我所说的懂劲是讲对劲法不再有什么疑惑。也就是说,对每一个劲法的原理和变化都明了于心。或者该换个叫法,直接就叫“明白劲法“。

不过对仁兄所言还是有些疑问,仁兄所言劲法在懂劲中只是很少一部分,我不太明白。就我自己而言,我所学的几个门派,我没有一个门派的劲法是学全了的。我想太极拳的劲法也不是有很多人能够学全。而且太极拳内各门派劲法多少会有差异,只和本门推手听劲,如何明白别家门派劲法?
这一点我搞不明白,另外,以仁兄自己而言,是不是所有的太极劲法都学会了呢?换句话说,两人推手,能懂的,就是这两个人身上的劲,这两个人身上都不具备的劲力怎样明白呢?

就我自己和恩师学拳而言,桩功是基础,每一段时间自己感受的劲法都不一样,是个螺旋上升的形式,有些劲法以为自己找到了,可过了一段时间就发现以前的东西非常片面。每次回国见恩师,回来以后自己的劲路就会有些变化。

劲法只是知己功夫的一部分,多见识见识我想没有坏处。有些劲法道理相通,或者可以拿来取长补短。
 楼主| 发表于 2008-9-26 13: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高兴和仁兄交流,我写着些东西,只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没什么系统性。随意而发而已。

为什么谈到劲法,就是因为自己亲身遇到的一些东西感觉很有意思。有些东西没有人教,打破头也想不出来。传统功夫里面的劲法非常巧妙,有些不是单纯用听劲化劲的方法。有一些只是一个劲法的小窍门,但是非常巧妙。当然,这些都需要一定的功力基础。
举个例子,本门中有一个阴阳面劲法,我能做出来,但跟我学了2年多的一个朋友就做不出来,我没有保留,但他就是出不来。

功夫是个系统的东西,不是学会了劲法就能如何如何,劲法就是劲法,只是自身功夫的一个组成部分。

关于推手,的确是训练知彼功夫的一个最好的方法,但不是全部。在太极拳中推手也不是训练知彼功夫的唯一方法。

另外知彼不仅仅是包含了感受对方劲力,感受对方劲力也只是其中一部分。

关于“道”的体悟,各门各派相差实在是太远,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有着很大的不同。就这个问题曾和朋友在网上讨论过。因为我本人是三宝弟子,学佛有些年头。在这之前也对道家和丹道有过了解。从我个人体悟上来说,我们平常所讲的东西是和这三家真正所讲的东西有很大距离的。 仅就学佛而言,能遇到一个对佛法大框架的理解没有误差的都很难。很多人都是拿自己的思想去往上面套。

世间万事都逃不过一个道理,所以说任何一门学术都会符合一个规律,我们把这个叫做道也好,叫做什么也好。但是真正能把握这个规律是很难的。

另外佛法并不以这个规律为极至,以为这也是框在我们身上的一个框子,所以佛法中没有诸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之类。

不敢动问仁兄太极传承,是哪位前辈门下?
发表于 2008-9-26 13: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宗岳拳论里说的养生,本人的理解是养劲。劲是养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劲法才是练出来的。学太极拳的路,应该是养劲、听劲、用劲(练劲法)。
发表于 2008-9-26 13: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的劲法总的来说离不了棚捋挤按四正劲加采列肘靠。能把这几个基本的练到脚上去就不容易了。”

太对了!劲法一定要练到脚,不然就是花拳秀腿,不堪负荷。
发表于 2008-9-26 16: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中有些拳友,认为听劲就是懂劲,一个劲地猛练推手,我觉得也是很片面的。懂劲应该贯穿在养劲、听劲和用劲三个过程中。先有了劲力,才能听劲;有了劲力,劲法才能得以实施。盘架是养劲和用劲的主要手段,目的不同,盘架的方式也不一,有注内和注外两种练法,不可忽视。
发表于 2008-9-26 19: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形无象
[quote]taijifan
王宗岳拳论里说的养生,本人的理解是养劲。劲是养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劲法才是练出来的。学太极拳的路,应该是养劲、听劲、用劲(练劲法)。


这方面我到觉得不必太抠字眼,其实练就是养,养就是练,关键是适度和得法。我记得一位前辈就提过,太极并不和现代的体育锻炼抵触,我自己也试过一个星期跑两次长跑。[/quote]

不是抠字眼,养和练是相反的,养是收入,练是付出,光养不练是养生;光练不养是太极操,而且练的过度会伤身。
发表于 2008-9-26 21: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形无象
[quote]taijifan
我们中有些拳友,认为听劲就是懂劲,一个劲地猛练推手,我觉得也是很片面的。懂劲应该贯穿在养劲、听劲和用劲三个过程中。先有了劲力,才能听劲;有了劲力,劲法才能得以实施。盘架是养劲和用劲的主要手段,目的不同,盘架的方式也不一,有注内和注外两种练法,不可忽视。


能不能说说“注内和注外两种练法”?[/quote]

内就是内涵,外就是外形。也可以说,注内时走气,练神意气。注外时,是练劲路劲法。一般来说,注内的练法跟熬中药一样,要文火,且花时间,通常在家练;注外的练法,基本就是我们在公园里看到的或是比赛场上和舞台上看到的,可打快,有发力,练的是劲路劲法。如果,注外不注内,那就是太极操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9-27 18: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很多东西,没有见过根本就无法想象。
去年回国时俭哥曾向我演示了一个劲法,当时只有恩师,俭哥和我三人在场。那时的感受,就是被“雷”到了。因为我实在不相信人有这个能力能做出这个动作。(大家不要瞎猜,没有什么隔空击人或者登萍渡水之类的神功。)

问俭哥怎么做出来的,俭哥说:“桩功到了。”
这也是没办法,谁让咱功夫没下到呢。

去年回去遇到一个师父新收的弟子,以前练形意的,那个功夫下的说出来吓人。每天五、六个小时的桩,手都不放下来。下大势一次40分钟。我听了感觉这简直不是人。当年我下大势是从5分钟开始一点一点加,后来能站15、20分钟。

有个一起练拳的说,“我媳妇说我是神经病,天天没事站。我说:'你去看看XXX(指我那个师兄弟)。看完以后,我媳妇说,跟他们比你正常,他们是神经病。”

说起来是个笑话,不过不这么练是出不了大功夫的。我自己是不行了,一是没时间,另一个也是懒。只好想点偷懒的办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北美户外俱乐部

GMT-8, 2024-4-19 04:30 , Processed in 0.062488 second(s), 3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