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北美户外俱乐部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楼主: 积木

姑妄言之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3 21: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坐庄兄实在是赶鸭子上架,我对佛法的理解也只是很浅薄的,实际的修行更是谈不上,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有时间就提问!
第一个问题:因果成熟的动力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是否请积木师傅简单介绍一下,心中心法门为什么要从第八识下手来修,如何修?
关于对“一切都是我们识的显现"的解释,我听讲经时,那位住持是用电影matrix(黑客帝国)作比方,当时听懂了,现在又忘了。


我们先从最后一个问题谈起,《黑客帝国》中借鉴了大量的佛法观点,尤其是万法唯识。我想那位住持一定讲的比我深刻多了。

万法唯识是说什么呢?在哲学领域里,我们把基本的世界观分为唯心和唯物。认为我们所存在的世界或者是物质组成或者是我们精神的作用。而佛法对这两点都不认同。佛法既不是唯物,也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唯心。而是讲是我们识的显现。是什么在我们识的显现呢?或者说,我们所显现的是什么?那就是我们业力的作用,也就是说,我们的一切感受都来源于我们的业力,而我们的感受同时造就了我们的业力,这是互为因果的。

我们再细讲一下万法唯识:一切都是识的显现,佛法认为我们有八识,眼耳鼻舌身意,莫那,阿来耶。眼识使我们感受色尘,耳识使我们感受声尘。诸如此类。而第六识“意识”在前六识中所起作用最大。前五识会被他加工才可以真正影响到我们。

第八识称为阿来耶,又叫如来藏。一切的业力种子都会存在这里,而阿来耶本身是清净无染的。

为什么讲万法唯识呢?我们先假设有一个“我”的本体,这一点不合佛法,我们先这样说,为了更容易把问题讲清楚。这个“我”与外界没有直接的联系,都是通过前面的五个“识”得来的。我们对世界包括我们自己,都是通过这五个识来认识的,没有超出他们的东西。而第六识意思会对这五个识所感受的信息进行加工。从而得到我们对世界和自己的这个认识。换句话说,这个世界和我们自己除了这些识,不再有别的东西。

不知以上这些我们能否达成共识。

下面开始讲因果的动力,我们刚才讨论的是万法唯识,我们把所有一切强分为“识”和“境”其实这两个是不可分的,因为识因境有,境因识生。境和识一直在相互的作用。我们对不同的境会生出不同的心,而这个不同的心,既是因果的结果,同时也是这个因果的动力。(这是我自己的个人理解,是对是错还请大家指教。)

用比较粗的因果来说明一下:我们如果喜欢一个人,我们会谅解他做的一些错事,我们如果憎恶一个人,我们会把他的无心所做当成是蓄意伤害,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以前的那些因缘种子已经种在我们的八识阿来耶中,影响了我们的现在,这既是因果。当我们对一个“境”起心动念时,我们已经落在这个因果当中,并且在推动他前进。

佛法让我们放下,不执著,也就是要我们放下因果业力对我们的控制。


下面是您提的第二个问题,“心中心法门为什么要从第八识下手来修,如何修? ”

从第八识下手来修的佛法法门有好几种,比如禅宗,密法的大圆满,大手印,这些都是从八识起修的法门。

因为八识是我们的佛性如来藏。他是清净无染的。认清了他,就可以认清我们的攀缘心。只有感悟到了佛性,我们才可以真正做到关照,念头起岀才会清楚的知道他是一个生灭法,他是因为我们的业力种子才会起来的,我们才会感受到他的虚幻性。同时,基于五识的世界和我们自己同样开始变的虚幻。这也就是《金刚经》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但初见性在这些法门中都只算是刚知道如何下手,只是知道了识流的虚幻性。要真正做到时时不被业力所牵那就需要踏踏实实的功夫。


心中心法以六印一咒为手段,依靠佛力和自力先让行人感受到八识如来藏,那么以后才是真正的正行,时时关照不离,也就是禅宗所言的“保”,紧守六门,如与贼战。

不识八识如来藏,就不知道那个贼在哪里。

中土佛法分“宗下”与“教下”,宗下指禅宗,教下指其他法门。合起来叫做“宗教”,谁知道到了后来宗教变成了现在这样子。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4 11: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坐庄
谢谢讲解。
只有时间细看第一个问题。
理解如下:这个世上其实并没有一个“我”真实的存在,都是我们的第6识对前5识得来的信息不断加工分类定义储存以后,有了这个“我”,实际是一个接一个的念头构成的我?


不好这么说,佛法不落两边,开始可以从这个角度去思维,但又怕落入断见。凡夫见的“我”确实是象您说的这样,他是无常变化的。

这个“世上”同这个我是一个性质,有和无同样也是因于识的分别所得的概念。时间和空间同样如此,一开始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们会变换各种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我们要随时注意校正自己的思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以佛法为准。

我说的只是我自己的理解,离佛法了义还差的很远。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4 21: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能感觉到坐庄兄一直在用心思考。以自己的感受而言,学佛如同上梯子,抓住上一级然后你就要准备着撒手。不然就会成为前进的障碍。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23: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自己的理解是:这么“空”和我们说所的没有是不一样的。能所双亡并非是一切不存在了。而是两者不再是对立的。

打坐或许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观察更细微,不仅仅是打坐,佛法的一切修行手段都会对我们认识佛性有帮助,古德曾言:轮刀上阵,亦可见得。佛性是一切的背景,不是打坐时有,作坏事时没有,要知道无论做善做恶一切都是佛性显现。

人被催眠以后只是暂时从一个轮回跳到另一个轮回,坐禅是把六识歇下的一个方法。有时不只歇下六识,有时会把前五识也歇下。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23: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净慧老和尚曾号召在家弟子每天读《金刚经》和《普贤菩萨行愿品》,《金刚经》开启智慧,《行愿品》可以说是一个学佛的实践大纲,建议大家读一读。
发表于 2008-11-26 21: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木
今天和拙荆一起去看望师爷,师叔开门。师爷在楼上看电视。我上楼一看,师爷靠在沙发上已经睡着了。师爷躺在那里显得更加苍老,一霎时一股滋味涌上心头,酸甜苦辣。

没敢惊动,退下来出门.......


跟过老前辈的或许能体会我的心情。


积木老师
   
    学佛能解决此类烦恼吗
发表于 2008-11-26 22: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木
我自己的理解是:这么“空”和我们说所的没有是不一样的。能所双亡并非是一切不存在了。而是两者不再是对立的。

打坐或许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观察更细微,不仅仅是打坐,佛法的一切修行手段都会对我们认识佛性有帮助,古德曾言:轮刀上阵,亦可见得。佛性是一切的背景,不是打坐时有,作坏事时没有,要知道无论做善做恶一切都是佛性显现。

人被催眠以后只是暂时从一个轮回跳到另一个轮回,坐禅是把六识歇下的一个方法。有时不只歇下六识,有时会把前五识也歇下。


提刀上阵 亦有佛性

这到是第一次听说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22: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乐兄弟,你一直在跟着我的手指头转,不去看我指的方向。东西一来就跟着跑。

上阵之人佛性在哪里?不会先把佛性扔了在上阵吧。佛性无关染净,佛性也是丢不掉的。
发表于 2008-11-27 04: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骑驴觅驴 只因不识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7 09: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包裹雨伞枷,文书和尚我。”

不知听过这个故事没有,有个公差压着一个和尚去州城。公差怕丢东西,于是把随身之物编了两句词,“包裹雨伞枷,文书和尚我。”在路上不停的念。

晚上住店,和尚晚上把枷打开戴在公差脖子上,又把公差剃光了头,跑了。

早晨公差醒了,包裹雨伞都在,枷也在,文书在,摸到自己的光头,和尚也在。可我在哪里他找不着了。

虽说是个笑话,可真搞明白“我”是个什么却也是不容易。
发表于 2008-11-28 02: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找到楼上的“我” 估计也开悟了 哈哈


这个故事会留在心里  谢谢 :sm1f:
发表于 2008-11-30 15: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进来了。为什么游客身份不能发言了?

看来真的那个“我”不能说,一说就错。
发表于 2008-12-3 19: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有“大乘气象在东土的说法?”是何道理呢?请积木师傅谈一下好吗?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08-12-4 00: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坐庄兄是不是说“震旦有大乘气象”?

据传当年印度禅宗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对二十八祖菩提达摩说“震旦有大乘气象。我死以后,你要去那里弘扬佛法。”达摩祖师西来传佛心印,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从六祖开始不传衣钵,禅宗开始广为流传。“一花开五叶”,临济,云门,发言,曹洞,沩仰。时有“临天下,曹一角”之说。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佛法能在中国广为流传,并成为三大主要思想流派“释道儒”之一也是有着特定的因缘的。

中国的本土文化以完善自我为最高目标,这与基督教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与佛法中所追究的“觉悟”非常相契。中国本土道德规范,以“忠孝仁义”为本,这与大乘佛法中的“慈悲喜舍,普渡众生”有很多的相似处。佛法中包含了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在世间法的内容上,佛法与中国本土文化有着很大的交集。这使得佛法思想很容易被中国社会接受。

当时有很多佛法大德从印度来到中国,也有一些中国学人去印度学习。从汉朝开始佛法传入中国,经过南北朝,到唐朝。佛法完成了从外来文化到中国本土文化的转变,成为三大传统思想“释道儒”中的一个。并深深的融入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层面,到后来,普通人很难分清一些思想或者是一些习俗到底是哪一家思想表现。

另外,中国特有的文化环境也使得以“释道儒”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得以保存下来。大家都知道,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能保持下来的只有中国。其他三个文化已经消失了。

这要感谢我们中国所处的地里位置,和我们自己特有的文化。要知道,文化的传承需要文字和语言。感谢我们的老祖宗发明了文言文。这样就使得从秦汉到前清,写在纸上保留下来的东西基本上没有很大的变化。或者说变化很少。唐朝如此写,到了清朝还如此写。文言变化的很少。而作为语言为载体的文化,就没有这么幸运,语言是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的。

另外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在我们周边没有一个象基督教这样的非常极端强硬的,排他性很强的文化。很多文化的消亡是因为基督教的扩张造成的。如今的欧洲基本上是基督教的一统天下。而早期的欧洲很多地方并不信仰基督教的上帝,比如北欧的多神教,希腊的多神教,我们很熟悉的雅典娜,宙斯,这些民族的文化都没有了,都被基督教消灭了。

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都来源于一个,他们都信奉《旧约》。最初只是在中东的两河流域。随着基督徒的圣战,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基督教的神在祝福他的孩子时会说:你的子孙会攻占敌人的城。随着基督教在西方的强大,他们的神也从一个地域性的神祗变成了整个世界的主宰。

与基督教开始从欧洲渐渐走向世界每个角落同时,中国传统文化渐渐走向没落,这与佛陀所讲的末法时代也越来越近。

佛法会在世间消亡,“成住坏空”是一切事务的变化规矩,佛陀没有讳言佛法的消亡,相反,佛陀明确的指出了这一点。这与很多宗教不同,很多宗教总是把自己信封的神祗装扮成一个无所不能的主宰,虽然他并不能如此。只有佛陀明确的告诉我们,世界既是你自己造就,能救你自己的只有你自己。想救你自己的话不能只救你自己。只有救别人才能就你自己。救别人就是救你自己。这几句话说来拗口,却是基于大乘佛法对人生的认识。
发表于 2008-12-4 23: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上文,有很多启发,隐约是感觉到与道家和儒家文化在中国的根底有关,谢谢积木师傅给出细致的解释。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00: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再顺着上次的东西讲一下。

以我个人理解,早期的道家和我们现在所讲“儒释道”的道家有很大的不同。先秦的道家思想多为避世而成就自己独立的人格。而儒家墨家等却走的是入世,救世的路子。这时的道家与佛法中的小乘思想有些接近,说到接近是因为先秦的道家没有象佛法中所说的十二因缘法把人的思维意识分析的那么透彻,也就是说没有真正认识到三世因果,和众生痛苦的根源。而象儒家墨家这样所走积极入世的路子的思想,注重的是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以个人的思想修为来影响整个社会。这与大乘佛教的某些理念有些相似。但出发点却是完全不同的。

在佛法融入中国的同时,儒家道家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佛法理念。我们会发现,先秦的思想到了后世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唐朝以前,本土文化和外来的佛法经常会发生冲突,在某些人和事上几近水火。

比如韩愈就因为上书反对迎佛骨而被贬官,也出现了三武一宗的灭佛。
佛法在进入中国后也发生了一些的变化,主要是形式上的。比如说出家人不吃肉食,自己耕种劳作。

佛法和任何思想流派的不同之处在于佛法就是佛法,从佛陀所传心印,一直就没有变过。不会再有发展,发展变化的只是表现形式,在这一点上与所有的世间法完全不同。
发表于 2008-12-5 04: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接近是因为先秦的道家没有象佛法中所说的十二因缘法把人的思维意识分析的那么透彻,也就是说没有真正认识到三世因果,和众生痛苦的根源。而象儒家墨家这样所走积极入世的路子的思想,注重的是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以个人的思想修为来影响整个社会。这与大乘佛教的某些理念有些相似。但出发点却是完全不同的。


请问积木老师
儒家入世 与 佛教入世出发点有什么不同
发表于 2008-12-5 10: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想问一下佛教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概念和内涵。
哈哈,积木师傅有时间再答疑吧,别搞成负担了。你提供个链接也行。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23: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东西太杂,有些是不能看的。看多了很容易越来越糊涂。还是多找一些国内佛教内部出的书读,比较有准。

虽然国内不想这里开放,不过还是有个好处。宗教界有个全国性的机构管着,不至于邪说泛滥。

大乘佛法的入世与其他思想的入世的不同是基于对我们这个世间的认识是完全不一样的。

佛法对世间的认识简单的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诸行无常。
二,万法唯识。
三,三世因果,因果不虚。

佛法认为所有事务都是我们识的体现,识的反映。而我们通过识所感受的一切,即组成了我们的内心与外境。也就是整个世间。而所感受到得一切,受业力支配,业力是过去因缘所造就的。

而现在得因缘同样影响未来。这就是三世因果,过去,现在,未来。过去所形成的业力表现为我们的现在,这个现在即包括我们自己的内心也包括我们的外境,也就是我们所处的世间。现在的所做所想,同时成为未来的因,以后会感应到果报。

而每一个因都会在因缘成熟时形成果报。佛法对世间的认识大体上是这样的。

正是因为基于这样的认识,在面对世间的问题时,佛法注重的是“因”而不是“果”,只有对“因”下手,才会改变果,如果从其他方面下手,只能变化一部分的因缘,使得果报变早或者变迟。

所以在世间法的角度上来说,儒家因为没有这些对世间的认识,虽然他有很多方面是利他的,提升自我道德修养的。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发表于 2008-12-6 00: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收获,以后汇报。特别是关于“我识”。
没想到来温哥华学了佛,要知道两年前还在正经的基督教会学过圣经,读过不止一遍。
这里难找佛学的书,现在读一本佛学杂志《tricircle》,和<wild awakening>,(竹庆本乐仁波切:《狂野的觉醒--大手印与大圆满心要》),前者是西方佛学普及杂志,图书馆有,后者是新书,中文也要出了,英文的现在在西方学藏传佛教的圈子里卖得很火。但毕竟不是母语,读起来有障碍。
温哥华有个书店叫“banyen”,在温西dunbar和西4街附近,有许多佛学书卖。还有太极,气功和道家的东西的英文书,写在这里是为了方便有的朋友会在教学中需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北美户外俱乐部

GMT-8, 2024-4-29 04:15 , Processed in 0.066646 second(s), 3 queries , Fil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